■采訪手記
人如其名的李開明
“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接受記者采訪時,李開明說得最多的就是這句名言。盡管已是總資產上7億元的民營企業大老板,可記者明顯感覺到,他特別怕別人說他忘記了自己的“過去”。
當今,一個企業家要想不背叛自己或多或少來自“草根”的過去,除要具有與時俱進、大膽開拓的創新精神外,很重要一條,是應在企業內依靠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而創建和諧的勞動關系。畢竟,職工是任何企業發展的“根”和動力載體。聰明加精明的企業家必須懂得的是,作為管理者只有勤于為“根”澆水施肥,企業這棵“大樹”才能生長得根深葉茂。
正因為不愿背叛自己的“過去”,人如其名的李開明才在企業發展中每一步始終不忘以職工為本。更難得可貴的是,為不讓職工對其主人地位產生疑義,他在企業堅持長達18年從不請客送禮。
正因為如此,李開明已將鳳凰集團打造成了當地一家無不體現公司與員工“互利互惠”的樣板企業。
關愛員工的企業家
在曾是全國“甜城”的四川內江市,有一家獲得全省乃至全國“和諧企業”稱號最多的企業,這就是鳳凰集團公司。
今天的鳳凰,是一家集機械、化工、煤炭和高新材料為一體的企業,集團公司現有總資產7億元,員工3000多人!傍P凰”的前身是鳳凰山煤礦,直到1992年,還是一家單靠挖煤賣煤運營的企業。那幾年,由于管理不善,企業年年虧損,瀕臨倒閉。
“沒有李總,就沒有鳳凰的今天!边@是記者在鳳凰采訪聽到員工說得最多的一句話?衫羁倕s說:“沒有公司與員工的互利互惠,鳳凰就不會涅磐。”
這李總,就是鳳凰集團董事長李開明。
打“翻身仗”當年為職工升三級工資
企業從小到大、從弱變強,李開明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個中緣由,在于他也當過兩年井下掘進工。
1972年,從小在煤礦長大的李開明一參加工作,就到井下當了兩年掘進工,后應征入伍三年回來在礦上做起了管理工作,期間,他自修讀了兩年成人高考。由于有當掘進工的經歷和特別愛鉆研管理,1993年,時逢企業極不景氣,他被上級當成懂管理的“帥才”選中當上了礦長。為改變企業年年虧損的狀況,他帶領職工按照“不找市長找市場、貼近市場求生存”的發展思路,依靠管理創新很快使企業“起死回生”,當年就扭虧贏利400多萬元,占原產值的60%以上。
“企業發展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讓職工有奔頭和想頭?”從井下走上來的李開明對此看得很明白。因此,在企業從1958年建礦以來首次打了個最漂亮的經濟“翻身仗”的那一年,他連為職工升了三級工資,還發了過去從未見過的年終獎。
“多干活、多拿錢”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了職工積極性。據李開明回憶,在企業經濟效益“翻身”后的那幾年,企業的出煤量年年都有大突破,最高達到40多萬噸。到1995年底,企業盈利1000多萬元。
為不讓企業經營“在一棵樹上吊死”,1997年,李開明將其管理的煤礦發展為多元化的集團公司。為讓職工真正成為企業的主人,2000年,他又通過報批將這家市屬國有企業整體改制為員工共同持股的有限責任公司。從此,“以人為本”有了公司制度上的保障。
把開展創建勞動和諧企業活動與職工簽訂勞動合同、工資協商結合起來。在他堅持下,10年來,鳳凰集團堅持與股東員工、大中專學生、技校畢業生、礦山井下的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一般為期三年,合同率達100%。經主管單位考核證明,該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和勞動合同條款的兌現率達到100%。不僅如此,在企業近幾年的招工中,鳳凰集團開出的工資價總比同行要高出10%以上……他希望員工們都能把自己所在的企業看成是“金鳳凰”。
為提升職工素質舍得花大價錢
“我今天能走到管理層的位置,還得感謝成人高考!”由于隨時隨地都不忘自己的“過去”,李開明將為職工搭建學習舞臺看得非常重要,并舍得為此花大價錢。
在他積極主導下,13年來,鳳凰集團出臺了一系列提高職工文化和技能素質的舉措。
李開明鼓勵員工參加成人高考,接受大專以上函授,對脫產學習者報銷學費、住宿費、交通費并適當補助生活費,而對自學人員則實行每科一次性補助。迄今,企業有近200人接受了大專以上學歷教育。
對安全生產技術要求的特殊工種崗位職工,公司分期分批每年送培100人,三年累計培訓1250人,費用100萬余萬元。
公司還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和職工骨干到同行業學習先進技術和操作技能210人次,3年累計投入學習費用50萬元。各子公司進行短期專業技能培訓,3年累計1530人次,投入培訓成本53萬元;將公司全體管理人員分批集中進行培訓學習;每兩年一輪將全公司管理人員及后備管理人員送到成都高校工商管理班進行脫產培訓。
今年6月,鳳凰集團專門從北京請來北大教授為員工開班上課,盡管為此耗資達80萬元,但在李開明看來“花得千值萬值”。
“你給我多大舞臺,我就能顯示多大才干!”李開明通過鼓勵員工學習加上經常性開展技術比武和練兵活動,使企業員工整體素質有了明顯提高,由此加快了企業發展:該公司改制10年來利潤每年都保持20%的速度遞增,成為當地龍頭企業之一。
處處都讓職工感到 “ 家 ” 的溫暖
如今已成為內地出口創匯企業的鳳凰集團,在2008年也曾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影響。但李開明不僅沒裁減一名職工和下降職工一分錢工資,反而還為職工普遍增加了一級工資,為職工擴建宿舍和新建2000平方米的倒班樓房。
在已落成的倒班房記者看到,房內床、衣柜、桌椅和網線一應齊全。一名剛從一線回來的員工說:“如今我們上夜班都有專車接送,回來后都能在食堂享受到香噴噴的飯菜,在澡堂洗一個痛快的熱水澡。”據了解,截至目前,該集團修建的職工宿舍人均面積已達10平方米以上,基本保證了新老員工人人都有房子住。
“連廢鋼鐵該不該賣,都要通過職代會討論審議!”李開明告訴記者,雖然鳳凰集團早已由國有轉為民營,但企業堅持決策民主化傳統沒有變,即:凡涉及企業生產經營和分配的大小事,無不要通過職代會討論審議。
為讓職工真正有“家”的歸屬感,企業為所有員工買下了“五大險”,同時設立職工困難幫扶基金,每年兩次為遭遇困難的職工發放補貼,并堅持對困難職工子女給予及時幫扶。此外,多年來,李開明還使企業形成了一個雷打不動的制度:對每年評選出來的企業勞模,除給予現金獎勵外,還組團安排其“全國一周游”,企業先進“省內一日游”。
“你要是到財務去查賬,肯定找不出我們領導一張請客送禮的單據!崩铋_明說,在過去的18年里,鳳凰集團從未按社會上流行的“潛規則”給政府部門或同行送過一次禮、請吃過一餐飯!爸灰愀闶裁凑埧退投Y,職工們肯定就會對自己的主人翁地位產生疑義!”李開明將此看得很明白。
■鏈接
鳳凰集團身上有一串耀眼的光環:“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模范職工之家”、“四川省模范職工之家”、“四川省創建勞動關系和諧企業”等。
李開明也因敢于管理創新和善待職工而獲得社會認可,先后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四川省勞動模范、四川省總工會依靠職工辦企業的好廠長、四川省“黨建之星”、四川省第三屆“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