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政協《關于加大歷史名人資源保護與開發力度》的提案,受到承辦單位省文化廳高度重視。省文化廳專門與省政協一起召開提案辦理協商會,要求各市縣在今年啟動的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申報評審中,把歷史名人資源作為重點申報項目。近年來,安徽省政協注重通過各種形式為文化體制改革建言獻策,助推文化建設。
緊扣安徽文化體制改革的脈動,安徽省政協于去年專門召開“文化強省”專題常委會議,并以“文化強省”為主題制作了《政協論壇》,邀請委員、專家從文化的體制、地域、產業等方面提出意見建議。今年全會上,關于文化的提案約200件,占總數的28%,涉及文化建設的各個方面,其中部分被列為重點提案。為進一步推動文化強省建設,今年以來,省政協先后6次組織委員、專家學者等赴陜西、新疆以及省內部分市縣進行了專題調研視察。
針對整合文化資源問題,省政協指出,安徽歷史文化資源十分豐厚,在很多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如徽州文化、戲曲文化、民俗文化以及眾多享有盛譽的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人物和自然景觀,但這些優勢資源在安徽并沒有形成優勢產品和強勢產業。對此,省政協認為,必須打破部門分割、區域分割和行業壟斷,從發展安徽的全局上整合文化資源,壯大企業規模,提高集約化經營水平,促進文化領域資源整合和結構調整,培育具有安徽特色的文化產業品牌。
圍繞文化發展戰略,省政協提出要樹立文化產業新思維,即不僅要把社會文化中可經營性文化做成產業,還要使文化產業成為各種產業的服務行業,為這些產業的轉型升級、轉變發展方式服務,并在服務中與這些產業深度融合,在融合中為這些產業提升附加值。因此,需要把文化產業從文化領域向非文化領域延伸拓展,為整個社會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出新貢獻。
針對作為農村基層精神文明建設重要陣地的鄉鎮文化站建設,省政協提出要在現有《安徽省鄉鎮綜合文化站管理暫行辦法》和《關于加強鄉鎮綜合文化站管理養護工作的意見》基礎上,盡快制定和出臺地方性法規,對鄉鎮綜合文化站的規劃建設、服務功能、經費來源、人員編制、活動開展、人才培養等方面作出具體的、操作性強的規定,真正從制度上確保鄉鎮綜合文化站的建設和發展,使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和發展步入規范化、法制化的軌道,力爭早日實現全省鄉鎮綜合文化站全覆蓋。
在今年安徽省委召開的全省政協工作會議上,省委書記張寶順在充分肯定政協為文化建設獻計出力成效顯著的同時,進一步要求各級政協協力促進文化強省建設,加強地域文化傳承和研究,推動文化“走出去”,不斷擴大安徽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不久前,皖粵兩省政協聯合組織的“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皖粵書畫名家作品聯展”分別在廣州、合肥成功舉行,有效促進了嶺南文化與徽文化的交流,擴大了安徽文化的影響。同時,省政協組織編輯的600萬字的《百年安徽風云》一書也于10月正式出版。
在省政協的持續推動下,安徽文化發展已經取得明顯成效。目前全省文化體制改革已走在全國前列,文化惠民工程正加快實施,一批重點文化設施相繼建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框架初步建立。
安徽正在走出一條徽風皖韻與時代特征相融合的文化發展之路。(通訊員 孔肖四 記者 胡海燕)
(文章來源:山東政協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