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成樂:創辦18家企業興村脫貧
“不是因為看到希望才堅持,而是因為堅持才看到希望。”掌舵大宗村20余載,宗成樂始終沒有放慢前進的腳步。憑借不服輸的拼勁和咬牙堅持的韌勁,他把人均年收入不足300元的大宗村發展成全國小康建設明星村,村民實現了由貧窮到溫飽、由溫飽到小康的兩大跨越,走出了一條共同富裕道路。
宗成樂是滕州市張汪鎮大宗村黨總支書記、村主任,26年前,他是被村民硬推上這一位置的。
上世紀八十年代,頭腦靈活的宗成樂干起了個體,跑運輸,到1987年,他已經有4部運營汽車,固定資產40余萬元,是當時大宗村的首富戶。可是大宗村依舊貧窮,甚至不少人因為窮娶不上媳婦。大伙覺得要想過上好日子,一定要有個帶頭人。“首富”宗成樂被推選出來。
要干就要干好,說什么也不能辜負鄉親們的期望。宗成樂放下自己的運輸生意,幾番思量,村里地少人多,發展村辦企業,走以工壯農的路子可行。根據自己多年跑運輸掌握的信息,結合當地麥草資源豐富的優勢,宗成樂決定先上一個市場行情看好的造紙廠。缺資金,把自己搞運輸的40多萬拿出來,還不夠,就借遍親朋好友。為了省錢,宗成樂出門聯系客戶只住五塊錢的大通鋪,背著煎餅卷子,帶著炒咸菜,就這樣開始創業。造紙廠建成后,當年獲利20余萬元,村民們第一次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隨后幾年,在宗成樂和村民們的努力下,大宗村先后發展了18家企業,涉及熱電、淀粉、綠色能源、文化旅游等行業,擁有固定資產18億元,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30億元,村民人均收入21000元。
有了錢怎么花?宗成樂為讓村民過上和城里人一樣的生活,幾年下來,大宗村建成人均居住面積65-200平方米不等的小康房1080套,別墅30套、公寓樓一幢,實現了水、電、中央空調、天然氣、有線電視、寬帶“六通”。20條主干道路和多條小巷進行了硬化和綠化,安裝了路燈和景觀照明燈。投資2000余萬元建設了學校、敬老院、文化廣場警務室、公祭堂等基礎設施。成立了物業公司,組建了治安隊、環衛隊、綠化隊,全天候為村民提供服務。
宗成樂深知,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大宗村每年拿出30多萬元,對考上重點高中、大學、碩士、博士的學生,分別給予5000至50000元的獎勵。1988年前沒出過一個大中專生的大宗村,現在有博士生12名,碩士生20名,出國留學生18名,本科以上大學生326名。
“作為基層黨員干部,黨委政府信任我們,老百姓期盼著我們,我們就應該把老百姓帶到富路上去,讓老百姓過得越來越好是我的責任。”談到未來,宗成樂說,他想在3—5年內有兩家上市公司,把村里的企業做大做強,讓村辦企業也能走向全國、走向世界。(轉載于大眾日報2013-7-11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