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暢平整的大路向大海奔去,最后一厘米的瀝青路緊接著正在施工的港口工地。
“這條全長33公里的圣海路,就是為南海張家埠新港量身定做的!今年國慶節正式通車。”近日,在港口工地上,文登市委常委、南海新區管委會主任崔衛兵對記者說。他的身后,一條6公里長的引堤伸向大海深處,宛如一條巨龍橫臥在煙波浩渺的大海上。
作為沿海城市,文登卻一直沒有大港,“陸是陸、海是海”,嚴重束縛了文登加速發展的手腳。2007年,隨著南海新區的開發建設,文登適合建設深水大港的優勢凸顯,“港口夢”變得觸手可及。但港口建設投資巨大,僅靠政府之力難以承擔。為此,文登遍發“英雄帖”,尋求合作伙伴。經過反復考察論證,河北卓達集團決定投資興建港口。2008年10月,張家埠新港一期工程開工建設,這是國內首家由民營企業獨資興建的港口。
三年時間過去了,引堤建設完成,兩個萬噸級泊位年內可投入使用,已完成投資6.2億元。
來到引堤盡頭,大型工程車穿梭往來,一派忙碌景象。迎著獵獵海風,卓達張家埠新港負責人楊汗青指向南方:“一期投入運營后,我們還將在一期工程的南側建設5萬至7萬噸級泊位,還分別規劃了10萬—30萬噸級大型開敞式泊位。在港區,我們規劃預留了散貨作業區、倉儲物流區和臨港工業作業區,將來整個港區將形成環抱港灣的綜合性港口。”
打通了出海口,還要有快捷的陸路交通與之配套。文登規劃建設了一條連接海陸的大通道——圣海路,起點在文登市區,終點在港口。這是文登歷史上修建的最大規模的地方公路,采用一級公路標準,主路寬36米,雙向六車道,總投資6億元。一條總投資10億元、長34公里的疏港鐵路也在加緊運作。
眾多企業聞“港”而動。“我們是聽到港口開建的消息后,才最終決定把這個項目放在南海新區的。我們需要進口大量的礦石,產品也需要大批外運,海運是最便捷經濟的運輸方式,成本僅有陸路運輸的20%。”威海華騰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公司副總經理文韜告訴記者。
建設深水大港,使文登南部沿海由陸域盡頭變成了開放的前沿,賦予文登新的發展活力。目前,南海新區規劃建設的臨港產業區內已引進過億元產業項目83個,5億元以上重大項目15個,國內外500強企業5家,上市公司9家,開工廠房面積140多萬平方米。這其中包括以韓國現代重工、中國大唐風電為龍頭的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園區;以南海醫藥園、瑞林藥業為核心的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以譽洋電動車、中航特種車為重心的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園區;以港口為依托的臨港物流產業園區;以中國云計算科技園為中心的新信息產業園區。
“南海開發的思路就是要以產業帶動城市,走出以往濱海開發以地產為主而造成的‘夏熱冬冷’誤區,讓港口成為帶動產業發展的強力引擎。一個港帶起一座城,此言不虛。”崔衛兵說。
(本報記者 彭 輝 本報通訊員 王汝輝 劉昌勇)
新聞來源:大眾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