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東阿阿膠煉膠技藝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9年,秦玉峰被確認為全國唯一的阿膠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上圖為秦玉峰正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
■周末人物·中國新聞名專欄
中醫如深潭,有著綿遠悠長的滋味;西醫如激流,具備銳利精進的品格。這種不同,據說在中藥與西藥生產者那里也能體現出來。秦玉峰就是這么看的。他是山東東阿阿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國家級阿膠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本報記者李強王兆鋒
自西漢《神農本草經》有記載以來,阿膠煉制至今已2500多年。如何將阿膠源遠流長的煉制技藝與養生文化發揚光大?記者與秦玉峰一起,走進了阿膠的歷史與文化。
歷史傳承與工藝創新
自上世紀60年代建廠始,東阿阿膠的產品包裝上就一直有著不變的深紅色。這是一種傳承,體現著對歷史的尊重。
阿膠,凝之如琥珀,化之如飴。
如果你面對一整張剝下來的驢皮,卻很難與上述形象聯系在一起,尤其當這張皮連頭帶尾黑黢黢泡在水里的時候--這樣的阿膠熬制,在中國已有數千年。
據秦玉峰介紹,自漢唐始,東阿阿膠一直作為貢品進獻朝廷。明清時期,阿膠作坊出現,東阿境內幾乎“村村點火,戶戶熬膠”,當地人流傳“金小城、銀河坡、頂不上東阿縣的破膠鍋”之說。
1810年,東阿縣岳家莊張順最先開辦和順堂,年產阿膠1000公斤,銷往祁州、濟寧、江浙一帶。后來岳家莊又出現了宏濟堂、德成堂、魁興堂、同興堂、延年堂等17家作坊。
1841年,東阿縣官方監制的仿單(即阿膠說明書)重刊,各堂開始由生產加工轉向經營,外地來購者“每歲絡繹不絕,南北省行銷數十萬元”。1914年“宏濟堂”阿膠在山東物品展覽會上獲優等褒獎金牌,1915年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龍獎”。
據史料記載,1933年全省規模較大的阿膠作坊計有23個,其中東阿縣7個。
1974年10月,秦玉峰進入東阿阿膠廠工作,成為同興堂煉膠技藝第七代傳人劉緒香的徒弟,開始了他的傳承之路。
劉緒香的絕活是熬膠,而熬膠最難把握的是火候。開始汁稀時,如煉焦炭,要把煤大塊大塊地塞入爐中,大火急烹。隨著皮汁轉稠,火勢也跟著漸漸轉弱。到最后的關鍵時刻,阿膠將成,便要如燉珍饈,熄滅爐火,只靠輻射的熱量慢慢熬就。
這個過程,有很復雜的工藝在里面。秦玉峰勤奮好學,不久便掌握了要領。由此,他開始走上阿膠制作技藝傳承人的修習之路。
始于上世紀70年代末的工藝改造,是東阿阿膠從作坊式生產向工業化生產轉化的關鍵,整個過程秦玉峰都身與其中。這讓他對阿膠煉制工藝有了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阿膠生產延續數千年,許許多多代煉膠人都習慣了火爐、大鍋、銅瓢,改變注定要經歷一個艱苦的過程!肮に嚫脑鞗]有先例可循,每一步都是創新。”秦玉峰說。蒸汽熬膠機、切皮機、切膠機、刨膠機等,都是他們自己研制,使用技術也由他們自己探索制定。從傳承到創新,阿膠有了現代的氣息。
從“九天貢膠”到“九朝貢膠”
東阿阿膠博物館內,收藏著一份清代的“九天貢膠”,180年之后,藥性仍存。
身為傳承人的秦玉峰,一直在挖掘傳統煉膠技藝,廣聘各地老藥工,鼓勵傳授技藝,培養傳統制膠技術人員,著手復興古方。啟動貢膠煉制,是其重要的一步。
“九天貢膠”作為進貢之物,對品質的要求更是達到極致。須于冬至前一月選上好烏頭驢皮,冬至子時取東阿阿井水,上施以金鍋銀鏟,下燒以桑柴之火,由功力深厚的煉膠大師歷九天九夜之久方可煉成。
貢膠為什么是在冬至那天煉制?
秦玉峰解釋說,欲煉上品阿膠,關鍵有三,第一,須選黑驢;第二,須在冬至日;第三,須用陰陽水。清代醫學名家陳修園說:“必用黑皮者,以濟水合于心!薄八悦钫,驢亦馬類,屬火而動風;肝為風臟而藏血,今借驢皮動風之藥,引入肝經;又取阿水沉靜之性,靜以制動,風火熄而陰血生。”
“冬至一陽生”,乃是取水火相濟之意,可使阿膠起到最大的滋補功效。
“‘水’乃阿膠之魂!鼻赜穹逭f。魏酈道元《水經注》記東阿有井,歲常煮膠以貢天府。宋代沈括在《夢溪筆談》中云:阿井水,性趨下,清而重!叭【竽z,謂之阿膠”;東阿縣地下水系泰山、太行山兩山山脈交匯的一股地下潛流。泰山之陰,太行之陽,二岳延津,相匯于此,此水經地下巖石和砂礫層層濾過,不但起到清潔的作用,同時也融入了鈣、鉀、鎂、鈉等礦物質,色綠質重,有益人體健康的微量元素含量極為豐富。
經研究證實,東阿縣特殊地域形成的地下水是熬制阿膠最理想的電解質,能將驢皮中的膠原蛋白、油質及人體無法吸收的角質蛋白徹底分離,而同時將水中有益于人體的微量元素留于膠中。
秦玉峰說,從2007年開始,東阿阿膠恢復中斷了上百年的貢膠煉制工藝。新的貢膠改名為“九朝貢膠”,取其歷史悠久之意。
2010年12月22日冬至時節,東阿縣當地主要領導開啟阿膠井,阿膠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秦玉峰身著禮服,率8名煉膠工,用木桶從阿膠井里取水,用系著紅綢的扁擔,將一桶桶井水挑到生產場地,倒入金鍋,秦玉峰手捧火炬走至煉膠鍋處點燃鍋下桑木柴。當桑木柴熊熊燃燒起來,九朝貢膠的煉制正式開始。東阿縣的公證人員在九朝貢膠工藝生產線旁進行了現場公證。
歷經九天九夜熬制的“九朝貢膠”黃透如琥珀,光黑如瑿漆,質硬而脆,斷面光亮,酷似工藝品,使昔日皇家貢品重現當代。
秦玉峰說,煉制“九朝貢膠”是擇至陰之時,取至陰之水,選屬陰之黑驢皮煉膠,其滋陰效果最佳。
國藥瑰寶的文化傳承
李時珍論道,“和血滋陰,除風潤燥,利小便,調大腸,圣藥也。”作為“圣藥”,阿膠正有“治未病”的奇效。在秦玉峰看來,挖掘阿膠這方面的功效,是對國藥瑰寶、對阿膠文化的最好傳承。
秦玉峰說,在測骨密度時,很多比他年齡小的人,指標都不如他,他告訴別人,這就是堅持服用阿膠的效果。一部汽車,如果保養得好,可以行駛80萬公里,保養得不好,可能10萬公里就要報廢。人體同樣如此!爸尾∪绻度10元的話,‘治未病’只需投入1元,可以達到同樣效果甚至更好!。
現代臨床醫學證實,阿膠內含有18種氨基酸和鐵、銅、鈣、錳等20余種微量元素,具有抗缺氧、抗疲勞、提高血紅蛋白含量、升高白細胞、促進鈣吸收、改善骨密度、抑制腫瘤、美容養顏等功能,對虛勞貧血等有良好療效。
秦玉峰介紹,在我國不同地區,人們結合當地地理氣候條件,對阿膠加以不同配伍,以達到更佳的養生保健效果。在蘇、浙、滬一帶,阿膠又叫“上清膠”,其中加入黃酒。云、貴、川一帶銷售的阿膠叫“藏紅膠”,內加藏紅花。江西一帶則有鹿茸膠,因為當地人喜歡將阿膠同人參鹿茸加在一起熬制。
為充分傳承阿膠的“治未病”功效,作為傳承人的秦玉峰主持搜集阿膠名古驗方3200余首,醫案1750余個,其中治未病膳食養生方近百個,并編輯出版的《阿膠醫案》、《阿膠醫方》《諸膠本草》。
阿膠在江、浙、滬以及廣東等南方省市大受推崇。“這么好的東西,山東人卻消費不多!鼻赜穹逵X得很遺憾。如今,隨著山東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收入大幅增加,消費逐步升級,秦玉峰要把傳統養生文化在山東宏揚開來,讓阿膠陪伴山東人“潤青春、保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