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圓的面龐,聰慧的大眼,爽朗的笑聲,第一眼看到李貞(右二),很容易被她的活力感染。30歲出頭的李貞,回想起當年遠離父母丈夫和女兒、放棄穩(wěn)定高薪的工作來到濟寧微山縣付元村當村主任助理的事,也有點赧然。“我確實是個想到就干的直性子,不然當年也不會不顧大家反對辭職來當村官了!而且一干就是五年。”
2005年大學畢業(yè)后,李貞隨全家一起遷到安徽宿州定居,不久進入宿州電廠工作,收入穩(wěn)定,家庭和睦。然而就在此時,李貞報名并考取了微山縣大學生村官。全家人強烈反對,但李貞說,“城市多我一個大學生無所謂,但在農(nóng)村,多一個大學生就能帶來活力,帶來無限可能。趁年輕,我要回去建設家鄉(xiāng),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
懷揣著熱情,2008年8月,李貞來到微山縣付元村任村主任助理。雖然有一定的心理準備,但付元村的貧窮混亂還是讓她有些吃驚。窮就得變,變得先了解。“家里幾口人?靠什么收入?家里有幾畝地?男勞力不回來能忙開嗎?”一個小本子、一支筆、一杯水,李貞開始每天走家串戶,和鄉(xiāng)親們拉家常。
白天走訪農(nóng)戶,晚上伏案整理材料,整整一個月過去了,全村50戶142口人,李貞全都走訪了一遍,摸清了每家每戶的情況,發(fā)現(xiàn)大家最關心的就是如何脫貧致富。宏信公司是省級農(nóng)業(yè)龍頭示范企業(yè),李貞多次上門拜訪,說明自己的想法,企業(yè)家陳宏信終于被她打動,在付元村發(fā)展“公司+基地+農(nóng)戶”的模式,建種鴨養(yǎng)殖棚四個,年出欄種鴨6萬余只,直接增收4萬余元。那段時間,李貞工作到哪里就住在哪里,鴨棚、服務中心、村子里,打張地鋪躺下就是一覺。丈夫帶著女兒來看她,她忙得兩手是泥,都沒來得及洗手抱抱孩子。
任勞任怨的付出贏得的是信任和支持。2011年4月14日,李貞成功當選付元村村委會主任,成為我省首名通過公推直選產(chǎn)生的大學生村官村主任,她激動得哭了,“我來當村官,不計較工資,不計較榮譽,我只希望能為鄉(xiāng)親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希望無論到什么時候大家伙想起我,能夠說我確實做了實事,這就足夠了。”其實,就在當選為付元村村主任的同時,李貞也通過了山東省公務員招考的筆試,這對絕大多數(shù)的村官來說,是個大喜訊。然而李貞卻決定放棄,理由很簡單,她是新選的村主任,不能丟下大家伙兒就這樣走了,她還有很多沒做完的事情。6月17日,是省公務員面試的日子,李貞卻忙著帶頭捐款、四處“化緣”給村里修路,最終爭取到24萬元的修路補貼款,讓付元村從此告別了泥土路。
2012年年初,李貞作為濟寧市首批大學生村官黨代表參加了市黨代會。2012年11月份,李貞成立了全省首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黨代表個人工作室”,在她的帶動下,一些“黨代表個人工作室”相繼成立,直通民生,直達民心,為百姓辦實事,贏得口碑。(轉載于大眾日報2013-7-1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