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巡警為記者介紹各項配套設施的使用方法
平時走在路上,總能看到幾輛警車在路面行駛,尤其是車里的身影,讓市民倍感踏實。但您知道他們是怎樣一個群體嗎?您了解他們的生活嗎?8月16日晚,記者帶您走進濟南市歷下區巡警二中隊——一個“行駛在路上,飛馳在一線”的群體。
警情隨時會來 “搶飯吃”成習慣
8月16日晚18:30,記者來到羊頭峪小區內的歷下區巡警大隊二中隊。濛濛細雨讓濟南難得清爽下來,有三三兩兩市民撐傘散步,而二中隊的隊員們此刻正在狼吞虎咽的吃晚飯。巡警李棟告訴記者,“搶飯吃”是隊內的習慣,因為“隨時都可能面臨警情,不快點吃還真有可能吃不上飯。”李棟說,自己曾經一頓飯吃了3次還沒吃完。“白天警情有時候會多一些,那天恰巧趕上了,一頓飯的時間出了3個警。到最后解決完了,也沒有胃口吃飯了。所以,我們趁著沒有突發警情,趕緊把飯塞完,要不然就要餓肚皮了。”
今天的伙食不錯,冬瓜燉肉丸格外對李棟的胃口。不到10分鐘時間,4個饅頭便吃完了,盤中的菜也被李棟一掃而光。擦一擦嘴,李棟和隊友們坐到大隊的電視前,挑自己喜歡看的節目。“我挺喜歡《水滸傳》。”李棟告訴記者,看電視是生活中自己和隊友最大的娛樂。
在二大隊院內,有一張四人座的石桌,上面畫有一副棋盤。“我們隊里幾個年輕人都比較喜歡下象棋,開始的時候還會切磋較量一下,但后來象棋都扔了,因為沒時間下。有時候下不完一盤,人就被叫走了,現在都成‘臭棋簍子’了。”
隊長曾只身入室與持刀男談判
盡管每天都會遇到各樣的警情,但談到今年4月份的一次出警,李棟還是心有余悸。“那次面對的是一個精神病患者,出警的地點在山師東路附近的一個小區。”李棟告訴記者,該男子手持菜刀堵在自家門口,除了自己的妻子外,誰都不放進家里。“當時那個男的情緒格外亢奮,上躥下跳,不讓人靠近,他妻子在家里也不知道有沒有意外。”
李棟介紹說,該男子母親打來電話非常著急,“老太太求著我們趕快過去,并稱要給我們錢,讓我們幫忙把她孩子情緒穩定下來。其實為老百姓服務是我們的天職,那位老人可能太著急了,才說出給我們錢來。”李棟回憶說,當時天氣很熱,在外面圍觀的群眾很多,守候的民警從頭到腳出了一身汗。
在老太太的介紹下,二大隊隊長余強和趕到的其他民警才搞明白狀況。“原來男的患有精神病,容易暴躁、沖動。曾經數次把家里的東西砸得稀巴爛,還差點把房子給燒了。家里和醫院都不讓他和妻子生小孩,正好出警的那天,可能舊病復發,他非要和妻子生孩子,并手持菜刀開始威脅家人。”當時除妻子外,其余家人都被他趕出了家門。
了解情況后,二大隊的余強隊長開始做該男子的思想工作。最后,該男子同意余強隊長進入家中,與其談判。“余隊長進門時,我們所有民警都很擔心。余隊長很瘦弱,萬一真鬧起來,余隊長還真不一定能制服得了他,而且他手中還有刀,說不好就有生命危險。但最終,余隊長成功說服他,讓他到醫院接受治療。”
12小時都在巡邏,困了就讓同伴掐一把
李棟告訴記者,巡警最主要的職責是路面巡邏,處理發現警情以及完成市局分配的轄區內事件處理。“有警出警無警巡邏,我們機動性很強,每天在路面轉,看見有警情就要處理,接到警情就要迅速趕到。”
晚上8點30分,記者坐上了李棟和其同事劉欣媛的巡邏車輛,他們開始正式上班了,每天12個小時的工作由此開始。李棟開著車,在轄區路面巡邏,而劉欣媛則不時的“東張西望”,看看街面上是否有突發狀況發生。“我老家在廣西,2009年加入濟南巡警隊伍,和隊上的同事比,我和李棟都是年輕人。”劉欣媛告訴記者,自己挺喜歡巡警這個職業,“就是加夜班的時候,老是留下黑眼圈。隊上大部分民警都是‘國寶’,個個都是帶著黑眼圈上班的。”
劉欣媛告訴記者,夏季巡邏經常會遇見一些醉酒滋事的市民,“非常難處理,有的喝的爛醉如泥,我們只能移交給交警或附近派出所。碰見耍酒瘋的就更難纏。”劉欣媛說,巡警每天都會接到好幾起警情,“各種情形都有。有尋求幫助的,有酒后鬧事的,也有盜竊的。”記者了解到,目前盜竊電動車的案件發案率較高,“車主都很著急,其實停車的時候選擇一些安全性好的停車場還是非常必要的。”
經過3個多小時的跟車體驗,記者的眼皮已經開始“打架”。李棟說,自己有時也會犯困,“這種時候,就要讓同伴掐自己一把!一疼就不會犯困了。”
深夜24時,李棟和劉欣媛所在的7號車一直沒有接到警情。路上行人越來越少,在閃爍的霓虹燈下與記者揮手告別后,李棟和劉欣媛再次出發,去“盤點”早已爛熟于心的大街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