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建明,男,漢族,1963年3月生,中共黨員,四川省南充市營山縣城南鎮黨委書記。
1981年,文建明從南充農學院畢業后,毅然放棄在城里工作的機會回到農村,一干就是30年。他先后在8個鄉鎮做過13年黨委書記,一直摸爬滾打在農村基層第一線,每到一處都能攻堅破難,開創出風清氣正、干群融洽的新局面。2005年,他被確診為肝癌晚期,前后19次上手術臺,但他一如既往地忠于職守、忘我工作,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用愛和信念創造了奇跡。
2003年,文建明剛到城南鎮任黨委書記。城南鎮債務纏身,社會矛盾較突出,上訪多,治安差。 “靠個人,只能靠一時;建機制,才能管長遠”。他推出“村財鎮管”制度,設立鎮統管結算中心和會計核算中心,賬務直接核算到機關單位和農戶,“口袋賬”、“包包賬”變成了明白賬,共追收欠款658萬元、追繳違紀經費32萬元。至2009年底,鎮、村基本無債務。針對上訪較多的現象,在全鎮推行干部下訪尋問題解決機制。鎮、村干部每月用一周時間,進村入戶尋找問題,對尋回的問題,實行“臺賬式”管理、“跟蹤式”督辦和“辦結后”公示。啃下積累多年的“硬骨頭”后,如今基本上實現了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難事不出鎮。文建明先后還推出集中辦公、陽光操作、分線運作、文明教育、督查督辦等九大工作機制,涵蓋了鄉鎮工作大多數方面。這一整套推動農村科學發展與和諧穩定的運行機制,被譽為“城南經驗”。
文建明常說:“讓群眾致富,關心百姓冷暖,是我應盡的責任。”他帶領干部群眾,結合區位優勢,發展蔥、蒜苗的“佐料產業”。如今全鎮種植蔥、蒜苗等“佐料產業”達到5000多畝。他把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先后采取“黨支部+市場”、“黨支部+協會”和“黨支部+基地”等模式,引進投資200萬元以上的個體私營業主20位,新辦個體私營企業130個,建成“農資供銷一條街”、“飲食服務一條街”、“建材加工一條街”、“農機鋼材一條街”,形成了初具規模的城郊特色經濟示范帶。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02年的2130元,一路飆升到7780元。
2008年,“5·12”特大地震發生時,文建明正在醫院接受治療。他不顧醫護人員再三勸阻毅然出院,火速趕回鎮上指揮抗震救災,帶領鎮干部挨家挨戶查險排危。如今,文建明的病情進入了穩定期,創造了讓醫學專家都感嘆的“奇跡”。他說:“只要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心,奇跡是可能發生的。與其消極等死,不如抓緊時間為老百姓多辦幾件實事、好事。”
文建明獲得全國先進工作者、四川省優秀鄉鎮黨委書記、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入選中國文明網“中國好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