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一七旬老太陷入沼澤
前晚7時許,青島開發區十字路園社區的七旬老太太陳玉清迷路走入社區南側的 “沼澤地”中。由于長時間被困,老太太體力嚴重透支,呼救聲越來越小,下身完全陷在淤泥之中,污水已經沒到脖子。近百人的營救隊伍連夜搜救,經過近4小時的努力,成功將老太太救上岸。目前,陳玉清身體恢復良好,已出院在家休養。
“沼澤”里傳出救命聲
“救命、救命啊……”前天晚上7時許,從開發區十字路園社區南側的“沼澤地”內傳出輕微的呼救聲。住在附近的老李向“沼澤地”里看了半天也沒發現人影,他連忙叫來村民幫忙,并撥打110報警。
接警后,黃島公安分局黃島派出所、黃島邊防派出所、市公安消防支隊特勤三中隊、黃島中醫院急救中心等單位組成近百人的營救隊伍立即趕赴現場。
民警在現場看到,這片 “沼澤地”位于十字路園社區南側一處荒地里,總面積約6畝。“沼澤地”里樹木林立,蘆葦叢生,水泊密集,地況非常復雜。“這片‘沼澤地’原來是一片濕地,1991年時,十字路園東側的燕山路修路,施工單位從這里取土,導致現在里面有很多暗坑,有些坑深達四五米。”一名當地居民告訴民警,前幾年有個外村人走了進去,差點丟了性命。
搜尋
營救人員全靠“聽聲辨位”
由于天色漸漸暗下來,現場周邊也沒有路燈,加上樹木和蘆葦遮擋視線,民警只聽見有人呼救,但是無法確定求救人的具體位置。
救援民警經簡單商議后,決定讓搜索人員系好安全繩,拿著木棍和強光手電,三人一組呈扇面隊形展開向沼澤地搜索。“現在什么也看不到,營救人員全靠‘聽聲辨位’,只能通過呼救聲音的大小確定距離的遠近。”黃島派出所十字路園社區民警邢進友告訴記者,從這片 “沼澤地”的東西南北4個方向都能依稀聽到求救人發出的喊聲。
艱難
1小時前進不到20米
記者在現場看到,由于這片“沼澤地”里到處都是蘆葦叢、淤泥、水泊和暗坑,救援隊員從南側進入,每前進一步,就得用木棍撥開蘆葦叢,并試探腳底下到底是不是淤泥或者深坑。搜索途中,民警多次陷入淤泥和水坑中,幸好有安全繩和隊友的幫助才沒有發生意外,但每一步推進都非常艱難。1個小時過去了,救援隊員向前推進了不到20米,而此時,“沼澤”深處的求救聲越來越弱。
危急
被困老太體力不支
“里面的人是俺母親陳玉清,今年70歲了,有些精神抑郁。”這時,村民趙前進急匆匆地趕來,對正在組織營救的黃島派出所110中隊隊長王均偉說,吃完晚飯后,母親自己出去溜達一直沒有回來,他連忙到處尋找,他通過聲音判定,陷在“沼澤地”里的老人就是自己的母親。
民警立即讓趙前進向老人喊話,一是告訴老人不要害怕,要堅持住,民警正在想辦法救他;二是要確定老人的具體位置。從老人和兒子對話的只言片語中,民警確定了老人的位置應該在距岸邊30米正南方向,由于老人體力透支嚴重,只能發出“嗯、啊”的聲音,處境相當危險。
對策
三塊門板搭“浮橋”前進
救援人員找到社區干部和有經驗的老人一起商量對策,決定用木板搭建“浮橋”的辦法進行救援。于是,民警和村干部一起動員附近居民從家中搜集、搬運木板、門板。
“由于沒有合適的木板,附近居民將家里閑置的門板拿了出來,門板長2米、寬80厘米,放在水面上就能自動浮起來。這樣我們踩在門板上就可以避開腳下的淤泥,這樣就能比較輕松地向前推進。”現場消防救援人員告訴記者,因為一共只找來了3塊木板,所以只能通過交錯搭橋的辦法向前推進,雖然如此,有了“浮橋”的幫助,搜救速度還是快了很多。
營救
救援隊員背老人上岸
晚上9時40分,救援人員終于找到了陷在淤泥里的陳玉清老人。此時,老人已近失去知覺,水已經漫過了老人的脖子,下身完全陷在淤泥之中,動彈不得,隨時都有被泥塘吞沒的危險,但是老人的雙手依然死死地抓著幾棵蘆葦。
黃島派出所民警陳保健緊緊抓住老人的手臂,費了好大勁才從淤泥中將老人拖了出來。此時,老人陷在泥塘里已至少3個小時,渾身冰涼,不停地顫抖,氣息微弱,必須馬上送醫院。救援隊員輪流背起老人,沿著來時搭起的“浮橋”,一步一步向岸邊走……晚10時50分,在近百人的救援隊伍共同努力下,經過近4個小時的緊張救援,70歲的陳玉清老人終于安全上岸了!此時,早已等候多時的120救護車立即將老人送往黃島中醫院進行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