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報《自體臍帶血保存,價值到底幾何?》一文見報后,引起多方關注。一份臍血如何保存?保存在哪里?近日,記者探訪了山東省臍血庫。
專家解釋:夸大和否定都不科學
在臍血保存方面,一直存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
“贊同者認為,臍血能治療多種疾病,不僅是血液病、惡性腫瘤等,它所治療的疾病種類還會不斷增加,治愈率高,可以長期保存,并且有極高的醫學價值。”山東大學齊魯醫院低溫醫學研究室博士李棟說。而反對保存的專家則認為,臍血干細胞移植治療多數是異體移植,個人花錢的自體儲存很少獲得應用,而且白血病的患病率僅十萬分之七左右,這種投入與產出很不劃算。
山東省臍血庫自2001年設立后,目前自體臍血保存3萬多份,自體使用的到現在有19例。
對此,李棟提到一個現象,“目前,醫院兒科血液病房中,很多都是來自農村或偏遠地區的,他們往往沒有經濟能力保存臍血,而經濟條件好保存臍血的家庭腫瘤發生率偏低。這個事實顯得自體臍血的利用率很低。”
“保存孩子臍血,理論上相當于給孩子買了份惡性疾病保險,老百姓應該把臍血保存當做一種消費。”原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兒科主任、山東省臍血庫教授沈柏均說,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家庭經濟情況來決定是否保存。過分夸大和完全否定自體臍血保存的作用都不科學。
保存過程:制備保存4小時完成
盡管飽受爭議,但臍血庫依然在發展中。2010年一年之中,山東省臍血庫增加了近一萬份自體臍血。“這個比例是近些年的最高。”山東省臍血庫醫學推廣中心主任安祥程介紹。
在臍血庫中的臍帶血如何保存?
“首先是采集,在征得產婦和家人同意后,簽署協議,然后由經過培訓的專業人員從臍帶和胎盤處采集臍血。”李棟說,采集完成后,必須存于恒溫的血箱內,里面溫度4℃到25℃,然后在24小時內送到省臍血庫,這算完成了第一步:采集運輸。
臍血送到臍血庫后,首先在收血室內進行初步檢測。確定沒有問題后,一部分臍血被制成標本送入檢測室進行檢測。
“因為臍血的制備保存必須在4個小時內完成。”李棟說,因此對于臍血的檢測和制備基本是同時進行的。“如果檢測后證明臍血沒問題,就正式進入長期凍存。如果有問題,就會立即當做廢血焚燒處理。”
而其余臍血則被傳送到制備室一進行細胞分離制備,加入有助于細胞分離的試劑,與臍血混合。然后再進入制備室二,放置到干細胞離心機內進行低溫分離。
隨后,被提取出來的干細胞送到制備室三,加入冷凍保護劑,然后再存入暫時凍存的液態氮罐。
儲藏庫探秘凍存的是干細胞
在干細胞低溫儲藏庫,記者看到有大小20多個液氮罐,大的是長期凍存的,而小的是暫時中轉站保存,“就是那些還沒出檢測結果的臍血。”
工作人員掀開一個小罐的蓋子,里面一股霧氣冒出來,寒氣逼人。“這里面的溫度是在零下190℃以下,在這個低溫下,細胞的新陳代謝基本停止了。”工作人員說,“這樣一個大罐內能保存3000份臍血,分扇形區保存,都有唯一的編號,跟采血袋上的編碼是一致的。”
“和大家想象的不同,這里冷凍儲存的不是整個臍帶血,而是從臍帶血內分離出來的造血干細胞、內皮祖細胞和胚胎樣干細胞的混合富集部分。”李棟說。
有幾種情況是不能保存臍血的。“比如在檢測中發現艾滋病毒,或者在細菌培養中發現陽性反應,也就是出現細菌,這些情況都不能保存。”李棟說,按照國家相關程序和標準,對干細胞進行艾滋病毒、肝炎、梅毒等病毒檢測,所有以上項目全部合格后,干細胞的所有記錄才進入檔案資料室建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