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市為單位推進“小老虎”活力四射
50億元經濟強縣有望達10個
本報濟南訊 “通過積極對接半島藍色經濟區戰略布局,即墨市全力突破丁字灣區域開發建設,規劃王村新城、金口新城、丁字灣新城和田橫島旅游度假區‘三城一區’藍色硅谷產業區,引進建設一批重點產業項目等,使縣域經濟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即墨市市長鄭德雁代表1月30日對記者說,即墨市借“藍色硅谷”建設,在半島藍色經濟區大范圍配置發展要素,著力打造新增長極,2012年地方財政收入50.6億元,同比增長14.5億元,成為我省縣域地方財政收入突破50億元的縣(市、區)之一。
在藍黃疊加區壽光市,以三次產業均衡發展為特征的縣域經濟發展引發各方關注。壽光市市長朱蘭璽代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壽光鼓勵企業園區化布局、集聚發展,已建成國家農業科技示范園、羊口先進制造業產業園、石油裝備制造產業園、現代農產品物流園等特色產業園區平臺,初步構建了產業集約集聚發展新態勢,帶動縣域三次產業協調快速發展。
縣域經濟保持強勁發展活力,得益于我省出臺“關于推動縣域科學發展整體提升綜合實力的意見”。省縣域辦主任李世志告訴記者,2012年7月,我省通過簡政放權優化環境,不斷完善財稅、投資、金融、土地等配套扶持政策措施,通過設立縣域經濟發展獎勵資金等辦法,以市為單位推進縣域科學發展,使縣域生產力在更加寬泛的地市范圍內布局,從而進一步釋放了縣域經濟發展的活力。據初步統計,截至2012年底,我省縣域經濟GDP平均水平高于全省1.5個百分點,地方財政收入平均高出全省2個百分點,116個縣域單位地區生產總值、地方財政收入和固定資產投資等主要經濟指標均呈平穩增長態勢。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以市為單位整體提升縣域經濟發展水平成效明顯,地方財政收入超過30億元的縣(市、區)達到31個。記者從省縣域辦獲悉,我省去年地方財政收入超過50億元的縣(市、區)有望達到10個,分別為即墨、壽光、青島市南區、青島嶗山區、青島開發區、龍口市、青島城陽區、滕州市、鄒平縣、膠南市。這批活力四射的“小老虎”為我省縣域經濟發展探索了各種模式,充分體現了以市為單位整體推進縣域經濟的新成效。
談起縣域經濟的發展成效,朱蘭璽深有感觸:去年壽光市高新技術占GDP比重達到34.5%,同比增長1.5個百分點,帶動經濟發展質量明顯提高。龍口市連續幾年保持縣域經濟龍頭地位,2012年地方財政收入達到58.6億元,居全省第一位。龍口市長韓世軍代表認為,龍口二產比重大,通過積極和兄弟縣市區進行對接,三產比重明顯提高,說明我省推進以市為單位整體提升縣域經濟發展水平帶來的效果非常明顯。
日照市嵐山區和東營市廣饒縣切實感受到了特色產業對縣域經濟發展的核心支撐作用。日照市嵐山區張桂偉代表表示,通過大力發展藍色經濟,嵐山區著力培育精品鋼、石化、木材、物流等特色臨港產業集群,縣域經濟增勢迅猛。廣饒縣縣長霰景亮代表說,廣饒去年投入1億元引導資金用于轉方式、調結構,下決心調整二產比重大結構,使金融、物流等服務業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轉載于大眾日報2013-2-1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