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援疆采風之一
安居有保障 致富有產業
——援疆助推岳普湖縣群眾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從狹小、簡陋、陰暗的老房子,到符合安居要求、廚衛、太陽能齊全的新房子;從臟、亂、差的落后小鄉鎮,到設施完善、道路暢通、干凈整潔的現代小城鎮;從凌亂落后的基層辦公場所,到硬件齊全、服務和文化功能完善的新型社區……伴隨一個個援疆民生項目的完工,岳普湖縣各族群眾的生產生活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幸福指數在節節攀升。
新一輪對口援疆工作啟動后,泰安市援疆指揮部按照中央和山東省委、省政府的總體部署要求,深化“用政府資金保民生,用社會資金促產業”的山東援疆理念,突出“民生優先,產業引領”的工作思路,讓岳普湖縣廣大干部群眾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
三年來,共落實援疆資金近4.56億元,推進實施援建岳普湖縣各類項目68個,其中民生項目52個,資金2.92億元,占64%,極大地改善了當地的民生環境。
打造安居富民樣板
讓群眾住得放心
2010年10月省委書記試點項目——下巴扎鄉烏蘇特村安居富民工程破土動工。然而建設點的鹽堿程度超出了所有援疆干部的預料:土質松軟、抗震要求高、建材缺乏、熟練勞動力少……
一個個困難考驗著初來乍到的援疆干部。“下巴扎鄉烏蘇特村新農村建設項目是我市負責的第一個安居富民‘交鑰匙’工程,援疆工作如何開好頭、起好步,關鍵在此,必須想盡辦法把這個項目做好,不給泰安市委、市政府抹黑,不給山東人丟臉……”在全體援疆干部工作會議上,泰安市前方指揮部指揮常緒擴的話擲地有聲。
建立項目長制度、招標選擇一級施工企業、磚混基礎改為混凝土基礎、聘請“三老”人員擔當質量監督員……,一系列扎實有效的措施,讓項目建設有條不紊地向前推進。2011年9月,不到一年時間,項目如期交付,成為我省第一個開工建設、第一個竣工交付使用的安居富民“交鑰匙”項目。
尤其是泰安援疆指揮部探索實施的項目長制度,為我省“交鑰匙”項目趟出了路子,總結了經驗。中央政法委領導視察了該項目,并給予充分肯定。他明確指出:“這個房子設計得很合理,建設得不錯”。新疆自治區、山東省多位領導先后蒞臨視察指導,均給予充分肯定。
下巴扎鄉烏蘇特村年近七旬的阿不都米提艾依提一家5口原先住在50來平方米的土坯房中,生活十分不便。他說:“在山東泰安的幫助下,自己能夠在有生之年住上這么好的房子,是做夢都沒有想到的。”
質量監督員買買提艾力蘇來曼說:“在鹽堿地上建造出這么好的房子,剛開始我也沒有想到。當初鄉里動員報名時我也猶豫過。但是從開始施工的那天開始,我有空就到工地轉轉看看,質量確實讓人放心。”
該鄉黨委書記胡德林介紹,雖然先期給老百姓宣傳了建房政策,每戶只交3萬元,可最初報名的不足60戶。后來看到房子設計好、質量好,報名的一下達到200多戶,都爭著交錢要房。
安居與富民相結合
確保群眾有“飯碗”
在新農村建設點,筆者發現,援疆人員不但為當地建設了安居富民房,還為他們今后的可持續發展創造了條件,實現了安居有保障致富有產業。
下巴扎鄉烏蘇特村、艾西曼鎮尤庫日科克其村安居富民項目全部配套建設了畜圈和菜園;鐵力木鄉裁縫科瑞克村農民利用安居房靠近達瓦昆旅游景區的優勢,辦起了農家樂,來參觀游玩的客人絡繹不絕,切實增加了收入。
投入援疆資金2000萬元,采取凈化、美化、亮化、綠化等措施,改造了艾西曼鎮、下巴扎鄉、鐵力木鄉和巴依阿瓦提鄉4個鎮區駐地,徹底改變臟、亂、差面貌,提升了小城鎮品質和形象,便利了群眾出行、購物。
特別是援建的下巴扎鄉農貿市場啟用后,商鋪經營戶比原來增加120戶,每戶年營業收入比原來可增加3000元。此外,為了讓當地農民群眾切實在援疆中受益,援疆指揮部要求所有中標施工企業大量使用當地農民工,讓農民掙錢務農兩不誤。
針對岳普湖縣鹽堿化程度高、蔬菜產量少等實際,援疆指揮部還從山東肥城市成功引進了馬鈴薯、玉米、大白菜“兩菜一糧”套種模式,在艾西曼鎮建立了50畝的試驗田。經測產,采用該種植技術的田地每畝純收益達到7000元,收益是傳統“小麥+玉米”種植模式的5倍,該種植模式在受援地得到快速推廣。
小產業拉動大民生
“一頭驢就是一個小銀行”
在維族人口占到96%的岳普湖縣,素有養驢傳統,是中國毛驢(疆岳驢)之鄉。指揮部通過廣泛調研,充分挖掘縣域特色資源,爭取將疆岳驢標準化養殖小區建設項目納入省援助總體規劃,并依托新疆玉昆侖食品、東阿阿膠、宏偉驢肉加工等農業龍頭企業,投入援疆資金建設疆岳驢標準化養殖小區。
目前,小區已養殖疆岳驢400多頭。養殖基地負責人說:“以前維族百姓家養驢主要用于出行,現在是發展驢產業,驢生病少、用飼料少、好伺候,而它全身都是寶,可以產驢奶、賣驢肉、賣驢皮。當地產業鏈已逐步形成,養驢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好項目。”
據岳普湖縣畜牧局干部介紹,隨著市場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戶開始養驢。眼下全縣養殖20頭驢以上的大戶有30多家,散養戶有300多家。
色也克鄉卡依塔依拉克村的依拉洪阿不力米提家飼養疆岳驢有60多頭。他說:“現在,我每天僅驢奶的銷售純收入就達500元,一年純利潤6萬元,比種莊稼賺錢多”。
專家介紹,15公斤鮮奶可以加工出一公斤驢奶粉,其營養成分與母乳十分接近,被營養界稱為乳中珍品,市場供不應求。
“一頭驢就是一個小銀行”,正成為當地農民致富的生動寫照。
關注弱勢群體
給群眾看得見的實惠
對五保、孤兒等弱勢群體的高度關注,是泰安援疆工作的重點之一。
目前,投入援疆資金1500萬元的縣社會福利園區已經完工。縣民政局局長黃偉說:“2011年,我到山東參觀過,像給我們援建的社會福利園區,建筑面積7000多平方米,在內地也是少見的。園區全部投入使用后,可以安排床位260余張,將從根本上改善我縣民政服務設施滯后的局面,讓五保老人和孤兒得到援疆的實惠。”
此外,指揮部還先后投入援疆資金730萬元,為受援縣9個鄉鎮和縣人民醫院購置了11輛救護車、1臺CT機,建成了“120指揮中心”和遠程醫療會診中心,形成覆蓋全縣的醫療緊急救護體系,實現了遠程會診。再加上援疆醫生的跟進,現在,當地以前許多不能開展的手術得以順利開展,保障了各族群眾健康需求。
“中央新一輪大援疆以來泰安市援疆指揮部強力助推了我縣的經濟社會事業發展。2010年至今,相繼啟動建設了安居富民、職業技能培訓中心、基層組織陣地、民政福利園區等68個項目其中近七成援建資金投在了民生領域,讓我縣各族群眾普遍得到了實惠,群眾致富奔小康的能力得到明顯提高”,岳普湖縣縣委副書記、縣長克衣色爾克尤木表示。(轉載于大眾日報2013-6-18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