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作磊(山東大學MBA班學員),山東嘉元投資擔保有限公司董事長
俱樂部:從創業初始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到如今的游刃有余成績斐然;從事業單位的一名普通科員,到擁有數家公司的民營企業家;從貿易到金融,再到教育,到傳媒,掌控這么多彼此間毫無聯系行業的居然是同一個人,聽起來很是不可思議。
張作磊:做企業要說游刃有余成績斐然實在不敢當,其實我這個年齡做企業,才是剛剛開始。我今年36歲,基本算是改革開放的同齡人,我創業的時候正是改革開放已取得一定成效并繼續深化發展的年代,和現在比起來那也是最適合創業的年代。我喜歡做夢,創業的時候也沒有想著賺多少多少錢,只是覺得自己完全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有了錢就可以給村里把路修好,把學校建好,讓家鄉的人們都脫貧致富。甚至還會想到要引領更多人打破小農經濟意識,走到更加廣闊的天地里拼搏,支持他們成功,F在,雖然離這些夢想近了些,但不可沾沾自喜,肩負著時代帶給我這代人的責任和使命,絲毫不敢怠慢。
俱樂部:“上項目、搭臺子、整資源、建班子”是您對自己16年創業生涯的簡單概括, 這12個字對您而言意味了很多?
張作磊:這是我在一次校友交流會上提出的說法,表述未必準確,卻是我心中所想。這些年我涉足了幾個行業,從某種意義上講還是有一定成就的。在很多時候,一個人,必須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得到的又是什么。在得到與失去這兩者之間進行權衡,你就會明白,未來的方向在哪里,路應該怎樣走。
你拿投資擔保公司來講,對于金融行業來說我是徹底的門外漢。和之前涉足所有我不熟悉行業的情況一樣,在籌備之初,總是會受到來自各方的各種質疑。對不敢嘗試冒險的人來講,或許他們等待的是張作磊下一次的失敗,但是在這里我要說——敢為,這不是一個貶義詞。
俱樂部:我個人的感覺,您似乎特別善于把不同的資源整合起來,事業實現共贏,從而讓更多人的命運也因此更加精彩起來,這一點您是怎么做到的?
張作磊:整合資源的前提是發現資源,這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在與別人接觸、交流的過程中,我會用心去發現他們的特長、優勢、潛能,如果我發現他身上的潛質,我會記住他,可能很長時間彼此都沒有聯系,但一旦我有一個項目適合他去做,我會立刻想到他,并且想辦法把他吸引過來。通常我需要得到一個人的幫助的時候,我會把我想要做的事情告訴他,告訴他做這件事情的意義,以及透過我們的努力完全可以實現的事業成功的遠景,我會用意義和激情以及看得到的成功吸引他。幸運的是,我通常都能打動我想要打動的人。
俱樂部:您談話中提到的“共贏”,這是怎樣一個概念?
張作磊:共贏就是共同分享成功的果實。共贏包括三個層次。首先是合作伙伴之間的共贏,我一直強調我與同事之間的合作伙伴關系,我們是在一起共同完成一項大家共同喜愛的事業,我們也理應分享事業成功的果實。這是最基本的共贏。其次是上下游企業之間的共贏,這也是應該而且可以實現的。最后是社會的共贏,企業發展壯大以后,可以用多種形式回饋社會,為社會進步貢獻一份力量,這既是企業及企業家的社會責任,也是企業長遠發展的終極目標與方向。
俱樂部:“社會責任”是您一直在堅持的事情,或者您認為企業家就該如此?
張作磊:我前面已經說過了,我們趕上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我們很多人得到了比較好的發展。同時我們從小在貧苦的環境中接受的教育也讓我們懂得,在我們有能力的時候回饋社會;仞伿瞧髽I價值和個人價值的一種體現,成功如果不能體現回報就一錢不值,有些人“富而不貴”,而有些人則是“既富又貴”,區別就在于是否懂得感恩,是否懂得回報。
俱樂部:再來談談您的嘉元投資吧,既然您并非金融專業出身,那是什么促使您涉足到這么一個既需要專業知識又要承擔很大風險的行業里的呢?
張作磊:之所以會做金融,是因為在之前做其他行業的時候曾經多次遇到過資金短缺的問題,創業者在資金面前的無力,我是深有體會。那個時候我就開始思考如何解決資金問題,所以在我有了一定基礎之后,我就把目光投向了金融業。至于說專業和風險,我從前說過,作為領導者組織一個優勢互補強有力的核心團隊比專業更重要,具體問題可以交給在這個領域能力最強的人去解決,我不懂是事實,但是我們公司團隊在業內是最懂的更是事實。我相信只要選對行、用對人、為大家服好務,其他的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嘉元的主要領導和骨干人員都是金融、法律、擔保業德高望重的實力派人士,我很感謝嘉元團隊對我的信任。
俱樂部:回顧您16年的創業歷程,您總是在不斷超越、不斷開拓,是什么力量推動您這樣一路走來?
張作磊:性格使然。我是一個追夢的人,我不喜歡安逸和重復的生活,我喜歡嘗試、喜歡探索、喜歡挑戰,最近那個中國達人秀的冠軍劉偉說過“要么趕緊去死,要么精彩地活著。”說的很好。只有不斷超越,才能不斷獲得成功的快樂!我常告誡自己,屬于我和我領導的傳奇還沒有結束,而是剛剛開始。
俱樂部:最后,作為一個極為成功的創業典范,請您給想要創業的年輕人說幾句話吧。
張作磊:在這里我只是想和大家分享我的些許創業心得,當然這并不能成為我的談資。那些在經濟危機的重創下依舊堅持的人,那些從一開始就在創業的年輕人,都是我很欣賞的對象。至于說建議,我的建議是格局要放大一點、眼光要長遠一點、要著眼于未來、不要停止學習。另外就是要做好自己,你手上所有的資源都是0,只有你自己是1,可能每獲得一種資源或機遇你的財富就可以增長10倍,但如果你這個1做不好,你就會失去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