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16日,卡爾森全球酒店集團亞太區與陽光100置業集團結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共同開發酒店項目,這將使得卡爾森亞太區在中國管理運營的酒店數量增加一倍以上。
2007年10月,卡爾森全球酒店集團亞太區與英國蓮花酒店投資基金 (Lotus Hotel Investment Fund)組成戰略聯盟,以10億美金的投資基金共同開發中國、印度、泰國和越南等快速發展市場的酒店項目。
接連簽署兩個重量級的戰略合作伙伴,預示著卡爾森酒店集團在亞太區的發展將步入一個新的起點,據卡爾森酒店集團亞太區總裁MARTIN先生透露,在接下來的10年,卡爾森將在中國新建80家酒店,卡爾森集團對于亞太區的重視不言而喻。同時,如此多的酒店管理集團進入到中國來拓展自己的市場,勢必也會經歷一次“爭奪戰”。對此,記者對MARTIN先生進行了專訪,以下是訪談實錄。
記者:您從進入瑞茲多(Rezidor)酒店集團后,從事了很多集團發展方面的工作,從您豐富的業務開發經驗來看,未來幾年亞太區尤其是中國酒店市場的發展會是一個什么趨勢?
MARTIN:有2種趨勢,1種是品牌化趨勢。正如目前我們所看到的,越來越多的品牌酒店已經進入了中國市場,而這種趨勢同樣也體現在歐洲和美國的市場上。另一種趨勢就是酒店項目發展的投資者的專業化和集團化趨勢。我們可以看到,現在很多的投資者,他們不僅僅是在一個地區投資,而是在全國不同地區、不同酒店項目上投資,就象我們這次同陽光100的合作一樣。
記者:我們了解到卡爾森在02年就建立了亞太區,當時是什么因素促使卡爾森決定開拓亞太市場?
MARTIN:從國際環境來看,亞太區是一個高增長的地區,有中國跟印度兩個巨大的市場,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看準了這個商機,進駐到亞太區,所以也需要一個區域總部來支持卡爾森在亞太區的發展。卡爾森不僅僅在新加坡有辦公室,在上海還有一個專門針對中國區發展的辦公室。我們經常說身在當地,但要著眼于世界,結合世界趨勢著眼于在區域性的發展。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要在亞太區建立辦公室。
記者:國際型的品牌進入到中國來發展,從經營上來說比本土品牌更有優勢,因為他有著很多年的管理經驗,但同時也會面臨到一些挑戰,卡爾森在中國的發展中面臨到哪里挑戰呢?
MARTIN:卡爾森是一個國際型的公司,會著眼于全球的趨勢,但是也會根據當地的需求來開發當地的市場,就是入鄉隨俗。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有一個非常棒的本地的團隊,我們在當地聘請了很多對當地非常了解的專才來常駐亞太市場,他們包括銷售、采購,還有系統上的支持,所以我們現在建立了非常強大的技術跟人力資源平臺。
實際上總結下來就是我們是一個全球化的、國際化的管理,然后再結合本地化的專業人員來確保我們在本地市場的成功運營。
記者:2008年是中國舉辦的第一屆奧運會。很多人認為奧運對于中國酒店業是一個非常大的促進,但同時也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您如何看待奧運會對于中國酒店業的影響。
MARTIN:我們認為奧運會對中國跟北京來說都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不僅能向全世界來展示中國和北京,也會對旅游跟酒店行業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在前階段,我們跟奧運相關部門接觸的過程中,也包括市場的反饋來說,我們確信奧運期間我們將會有非常好的生意來源。
對于你提到奧運之后對市場的憂患,從長遠來說我們也是持一個非常樂觀的態度,雖然在短時間內會有一定的反差,但是我可以舉個例子:在巴黎雅高集團有300多家酒店,對于北京這樣的國際化大都市來說,我們認為他有非常大的潛力。
記者:卡爾森現在的發展速度非常快,現在在北京的酒店都為奧運做了哪些準備呢?
MARTIN:我們一直強調服務至上,服務是我們的基本。首先,我們確保提供持續、穩定的服務,奧運期間,每個酒店都會有一個非常高的入住率,怎么樣在高入住率的情況下,繼續保證高質量、持續、穩定的服務,是至關重要的,這就是目前我們正在著手的。提高服務質量,卡爾森一直都成功運營的主要因素。
記者:卡爾森集團現在在中國有9家酒店在經營,還有5家在籌建。實際上卡爾森集團給自己制定的發展速度是非常快的,下一步卡爾森集團會選擇什么樣的城市發展自己的酒店。
MARTIN:我們以后的發展方向著重于二線城市,特別是對國際型酒店有需求的市場,就是市場還未飽和的市場,來發展我們的麗笙、麗亭跟麗柏這三個品牌。你可以看到我們在過去的三四年當中,已經將我們的酒店數量增長了一倍,所以在接下來的幾年當中,我們會達到很良好的業績。
記者: MARTIN先生曾經說過未來十年卡爾森要在中國新建80家酒店,這個數量還是非常大的。但是據我了解,中國目前在建的酒店項目有800個,占整個亞太區的63%,這個比例是相當驚人的。您看到這個數據會依然會持續原來的發展速度嗎?
MARTIN:800家酒店這個數字,單從感官上來看可能給人感覺很多,但是相對與中國這樣一個大的國家,并有如此高速的發展,這個酒店數量就不算多了。正如先前我曾舉過的一個例子,在巴黎這樣一個100萬人口的城市,僅雅高一個集團就有300家酒店。而對于中國這個擁有13億人口的國家而言,可見酒店需求量是多么巨大。
我們在著重北京和上海市場發展的同時,還將積極開拓中國的2線城市,包括天津、柳州等城市,這樣的城市對國際酒店的需求還有巨大的潛力。
記者:卡爾森如何在眾多的國際品牌及中國本土品牌中脫穎而出?
MARTIN:對卡爾森而言,我們會從幾個方面入手。首先,提供非常好的硬件設施,就象您今天所在的北京麗晶酒店;其次,就是保持穩定的高質量的服務;還有就是在迎合客戶需求上,盡量滿足客戶的需求。
同時,作為一個國際酒店集團,我們對市場有非常敏銳的感覺和理解力,我也相信目前為止卡爾森在這方面是很出色的。目前,卡爾森在酒店數量上全球排名是第6位,而現在我們開始積極同中國的一些大的房產開發商開始了合作,因此,我堅信,我們今后的潛力是非常廣闊的。
記者:今天卡爾森同陽光100建立了戰略合作,這是否意味著卡爾森今后在中國的戰略就是會同更多的投資集團合作呢?
MARTIN:卡爾森的策略之一就是同有實力在不同區域開發不同酒店品牌的投資商合作,共同開發更多酒店,從而在數量和增長率上都會有顯著的提升。這種策略在中東和歐洲市場都取得了成功,比如在歐洲,卡爾森通過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在4年間使酒店數量從140家增長到了300家。因此在中國,我們也沿用這種策略,選擇性地挑選合作伙伴,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記者:卡爾森的另外2個品牌何時會進入中國?
MARTIN:我們一直是穩扎穩打的,中國有很大的中檔酒店市場。我們下一步的計劃,在中檔酒店市場的話,會主要推廣麗柏品牌,我們一直提倡穩扎穩打的,所以只有在麗柏品牌在各大城市已經占有很好的市場份額后,才會考慮推廣麗怡的品牌。到時我們會作一個評估,然后作出決定。
記者:如果請您對卡爾森在中國的發展分為3個階段的話,比如說,第一階段:快速增長;第二階段:穩定發展;第三階段:消化已有市場;您認為現在卡爾森在中國的發展是處于哪個階段?這個階段預計將持續多久?
MARTIN:目前我們還處于一個引進品牌的發展階段,我認為在今后的5-8年中,卡爾森將會有一個快速的增長。
記者:既然您剛才預計在今后的5-8年,卡爾森將會快速增長,卡爾森如何看待那這種增長所帶來的人才需求?雖然有很多優秀的國外的管理人員,但可能本土的人才會更適應本地的市場,卡爾森對本土人才的培養有什么計劃嗎?如對這些人才的個人發展,您有什么建議嗎?
MARTIN:對于本地人才的培養,我們著眼于長期的發展。盡可能多提供好的培訓機會,給他們多的發展空間,比如我們在上海的辦公室,就是全部是本地的人才,沒有一名國外的管理人員,而且我們對他們的工作也相當滿意。同時,我們還會提供很多機會給那些還在成長中的年輕人才,確保他們今后有一個良好的事業發展。
記者:您的工作性質決定您以及您的家人會經常換生活環境,,環境的更換對您的工作有影響嗎?您對于環境的變化對員工的影響,有什么好的建議嗎?
MARTIN:從我個人的體會來說,對更換工作環境的建議是:員工應該有一個很好的適應性,這種好的適應性能幫助員工盡快融入到一個新的環境中。
同時,對工作的熱情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如果這個員工真心熱愛這份工作,他就會全力投入到這種適應的過程中去,還需要多根據當地的人文文化等因素來調整自己的工作。
記者:當您來到一個新城市,首先關心的是這個城市的哪個方面?
MARTIN:我的看法是可以從2個方面去了解一個新的城市,1個是從城市本身。另一個,就是這個城市的人。而要了解一個新的城市,最重要的一點,我覺得就是善于聆聽。聽當地的人如何描述這座城市,從而得到了解這個城市的各種信息,了解他的特點。此外,同人的交流也很重要,可以利用機會同不同的人交流,比如我坐出租車,就會利用這個機會同司機進行交流,這樣可以幫助我在短時間內獲得較多信息。另外,我還會花很多時間在一個新城市的不同地方逗留,去熟悉這個環境。
還有,同本地文化和本地人才的結合是很重要的。雖然我們是一個國際酒店集團,但我們并不能到哪里就把自己擺在一個領導者的位置,我們首先要作的是傾聽和了解,只有同本地的人才合作,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