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第八屆茅盾文學獎評獎辦公室公布,初步認定共有180部作品符合《茅盾文學獎評獎條例》所規定的參評條件。張煒、劉震云、蘇童、莫言等傳統作家均有長篇小說在列,山東推舉作品中共有4部入圍。
記者發現,符合參評標準的作品大部分來自于傳統作家作品,劉震云的《一句頂萬句》、蘇童的《河岸》、莫言的《蛙》、劉慶邦的《遍地月光》、王海鸰的《成長》均名列其中。
山東省作家協會文研所所長王耕夫給記者介紹,在180部符合參評標準長篇著作中,由省作協推薦的作品是張煒的《你在高原》、趙德發的《雙手合十》以及李玉文的《河父海母》,再加上山東文藝出版社推薦作品陳占敏的《黃金四書》,山東推薦的作品中共有4部入圍。張煒另一部入圍作品《刺猬歌》由《當代》雜志推薦,張煒是唯一兩部作品入圍的作家。
由于此前公布的《茅盾文學獎評獎條例》明確提出向網絡文學敞開懷抱,讀者對網絡文學參評非常關注,但是從公布的入圍作品來看,雖然不少長篇是在網絡上發布,但是本質上依然是傳統作家。事實上,只有兩部真正來自網絡作者線下出版并入選的作品,分別是《巴山舊事》和《辦公室風聲》。
中國作協創研部主席胡平是初選的負責人,他解釋《杜拉拉升職記》等作品沒有入圍是因為還未完結。他說現在有很多業余作者都很有才華,而茅獎的參選作品必須要已經獲得線下出版,這個規定也卡掉了一部分網絡作品參選。此前呼聲最高的《盜墓筆記》作者南派三叔出來澄清,自己的作品并未參與茅獎評選,是“被參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