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萬名“五老”志愿者播灑光明與希望
德州關工委傾力塑造“陽光青少年”
“有陽光心態的孩子才能積極向上。”每年義務講課70余場、使1萬多名學生受教育的“五老”志愿者孟慶勝,日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對孩子幫這幫那,最重要的是幫助樹立理想信念,建立自信心。”
德州關工委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作為培養“陽光青少年”的突破口,在引導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上下工夫,努力向青少年“播灑”光明與希望。他們先后在全市組織開展了以堅定理想信念為內涵的“三項活動”、“學黨史、頌黨恩、跟黨走”以及“學雷鋒、心向黨、講品德、見行動”等主題教育,120萬名青少年參與其中。市縣編寫下發了20多萬冊教材,協調3家當地新聞媒體開辟了固定的專版專欄和專題節目,20多個報告團、宣講團下基層巡回輔導,7.5萬名“五老”志愿者走向一線前沿做工作。
開展震撼人心、激蕩心靈的活動,力求教育“進頭腦”,是德州關工委助力培養“陽光青少年”的經驗之一。緊扣主題教育,相繼開展“知我家鄉、愛我中華”、“勿忘國恥,振興中華”、“敬畏歷史,感恩勵志”等8項大型活動,把80多萬青少年吸引到活動中來。引導800多個學校和500多個機關、企業、村莊、社區,開展了演講比賽、征文評比、歌詠比賽等活動,50萬人踴躍參加。
與主題教育配套進行的兩屆普法教育,舉辦大型活動1400余場,1100所學校參加“零犯罪學校”和“普法教育示范區”創建,53萬名青少年接受法律教育。各級關工委積極參與社會管理,幫助解決表現在青少年身上的社會難點問題。2000名“五老”持證上崗義務監督網吧,聯合婦聯在145個鄉鎮建立了“留守兒童快樂成長活動站”。(轉載于大眾日報2013-02-22 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