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子不高,身材結實,戴著一副黑框眼鏡,走起路來一陣風。28歲的楊爽(圖左),看起來與其他“85后”青年并無二致。然而身為國家電網諸城市供電公司一名普通線路檢修工人,楊爽卻有著許多特殊的身份:他是義務照顧80歲留守老人的志愿者,也是多項愛心公益活動的匿名捐助人。由受人關懷到熱心助人,再感染他人助人,楊爽正用自己的行動去實踐愛心接力。
楊爽自幼跟母親相依為命,生活艱苦。2006年,還有一年就大學畢業的楊爽,其母親卻被查出患上了乳腺癌。這個消息對于一貧如洗的家庭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就在此時,親戚朋友伸出援手,讓母親及時得到治療。望著逐漸好轉的母親,楊爽暗自發誓:“我以后一定盡最大的力量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2007年7月,楊爽拿著剛剛賺到的第一筆工資,留下基本的生活開銷后,全部打到諸城“愛心小屋”公益組織的賬戶上。“我終于有能力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了。”
每個月的固定捐助開啟了楊爽愛心之旅的第一步。沒過多久,他發現朋友李娜每天早出晚歸,只為照顧一位無親無故的老人。原來,這位八旬老人劉桂蘭是李娜老家的鄰居,全身癱瘓,兒女常年在外打工無法照顧。“讓我跟你一起照顧老人吧。”從此,在這個簡陋的出租屋里,年邁的老人多了一個勤勞能干的“孫子”。楊爽每天五點準時從宿舍騎車出發,擠進狹小的廚房做早飯。老人醒來后為她清理屎尿、換好干凈床褥、擦臉洗身,點上熏香驅散難聞的氣味。然后再喂服藥物。這樣的看護,一天至少三次。
2012年的一天,剛從搶修現場下班的楊爽,看到網絡上播放一個13歲女孩相雯娟的心愿,想讓高位截癱的爸爸有一張舒適的床”,他隨即從錢包里拿出銀行卡,匆匆走出了辦公室……“700元錢就能幫助這個孩子實現夢想,這比自己買件衣服或換個車子要有價值得多。”沒有時下流行的智能手機,沒有名牌手表,也沒有多余的裝飾品,上下班騎著一輛簡易自行車,用著一個老款的諾基亞黑白屏手機,簡單清爽的楊爽卻過得開心自在。
被愛感動而關愛他人的楊爽,也在感動著他周圍的人。楊爽的同事王夕鵬跟他一起參加了中國骨髓庫造血干細胞血液采樣;同事杜高峰在楊爽的影響下,也加入了諸城“愛心小屋”組織……
“我很感激成長過程中遇到的這些好人,同時也會盡我的努力去幫助那些渴望得到幫助的人們。”用愛回報愛,愛的力量會更強大。28歲的楊爽,仍走在播撒愛的路上。(轉載于大眾日報2013-7-15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