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入“三伏” 一年中最熱的季節來了
俗話說“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從7月14日開始,今年的“三伏天”正式登場。高溫、高熱、高濕的天氣隨之來襲,山東新聞網提醒各位網友要注意防暑降溫。營養專家提醒,“三伏天”公眾可注意“清補”,多吃苦味食物,有助防暑保健。
今年的“三伏天”共有40天。其中,7月14日交初伏(頭伏),7月24日交中伏(二伏),8月13日交末伏(三伏),8月23日出伏。俗話說“熱在三伏”,這是因為夏至以后,雖然白天漸短,黑夜漸長,但是一天當中,白天還是比黑夜長,近地面的溫度也一天比一天高。進入“三伏天”后,地面積累的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也就達到最熱了。
最高溫將達33~34℃ 未來幾天山東持續小高溫
據省氣象臺預測,未來三天(14~16日),我省局部仍將出現降雨,但無大范圍降雨。同時,未來幾天,山東內陸仍將持續小高溫,最高氣溫將達33~34℃左右,沿海地區溫度依舊適宜,最高氣溫將持續在27℃左右。氣象部門提醒大家注意防暑降溫。
據山東省氣象臺預測,未來三天(14~16日)我省以多云天氣為主,無大范圍降水過程,局部地區有小到中雨。其中,13日夜間到14日,半島東部地區有小到中雨;15日夜間到16日,魯東南和半島地區有小到中雨。最高氣溫:內陸地區32~34℃,沿海地區25~27℃。
濟南持續多云高溫天氣 市民盡量減少長時間露天活動
濟南地區未來幾天以多云天氣為主,最高氣溫一般在33℃左右,最低氣溫一般在23℃左右。氣溫較高,可能發生中暑提醒市民注意防暑降溫,盡量減少午后或氣溫較高時長時間在露天環境中活動。
詳細看來,今天夜間到明天白天多云,明晨最低氣溫全市一般在23℃左右,明天白天最高氣溫全市一般在32℃左右;明天夜間到14日多云,偏東風2~3級,最低氣溫全市一般在23℃左右,最高氣溫全市一般在33℃左右。15~17日多云到陰,氣溫變化不大,最高氣溫33℃左右。
伏天保健有學問:勤“吃苦”多清淡
高溫、高熱、高濕的“三伏天”很容易使人中暑。那如何在伏天里保持身體康健呢,記者今天采訪了相關專家,專家提醒,伏天保健一定注意勤吃苦,多清淡。
保持樂觀的心態很重要
人的體溫維持在37℃左右為正常,當高氣溫、高濕度、通風不良致使環境氣溫過高時,人體內會大量失水、失鹽,并積聚大量余熱,會出現機體代謝紊亂,此癥狀的發生就是中暑。中暑者會出現高熱、頭暈、惡心、嘔吐等癥狀,嚴重者可突然昏迷、呼吸不勻、血壓降低等。
高溫悶熱來襲,如何預防中暑的發生呢?山東省千佛山醫院營養科主任杜慧真提示,要保持樂觀的心境;在上午10點到下午2點之間最好減少戶外活動,特別是老人、孕婦和小孩。公眾外出時盡量穿著淺色或白色衣服。隨身攜帶藿香正氣水、清涼油等防暑應急藥品。
杜慧真主任特別提示說,研究表明中暑的病人通常都會出項低鉀的現象。因此,小暑時節,為了預防中暑,應當多吃些含鉀豐富的食物,如竹蓀、大豆、毛豆、苦瓜、紫菜等。
一旦發生中暑,該如何處理呢?杜慧真介紹,應先將中暑者迅速抬離高溫現場,轉移至陰涼通風處,口服藿香正氣水等防暑應急藥品,或者喝些淡鹽水、綠豆湯等。此外,還可將患者平臥在空氣流通處,在太陽穴擦清涼油,并配合掐壓人中、合谷等穴位5秒鐘,嚴重者需進行人工呼吸和胸部按摩。
多吃苦味食物 “清補”保健康
“三伏天”的高溫、高熱、高濕天氣,使人體易出現陽熱過盛、暑濕困脾、津液損傷等變化。杜慧真主任說,我國中醫在此時節十分提倡“清補”,就是選用具有一定驅暑生津功效的食料,以補充人體的消耗。建議公眾多吃苦味食物,適當補充鹽分,有利于夏季的健康保健,同時預防中暑。
在夏季,酸性食物的肉、奶等攝入多了,人會比其它季節性格急躁和不安,所以多食用一些清淡的蔬菜和水果,其堿性可以調整人的脾氣和情緒。苦味食品中所含有的生物堿具有消暑清熱、促進血液循環、舒張血管等藥理作用。
杜慧真主任介紹,含有苦味的食品以蔬菜和野菜居多,如萵苣、生菜、芹菜、茴香、苦瓜、苔菜、絲瓜等。在干鮮果品中,有杏仁、桃仁、黑棗、茶葉、薄荷葉等。另外,啤酒、茶水、咖啡、可可等苦味飲料也屬于苦味食物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