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曲山藝海有望重振。(資料片)
●山東要成為全國重要的區域性文化中心,這個新定位對于激發山東人民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有著重要的鼓舞作用。
●農村文化大院“村村有”,農村公益電影放映“一村一月一場電影”,文藝團體下鄉演出“一村一年一場戲”。
●通過推行文化消費補貼和國民文化消費卡工程,刺激群眾文化消費欲望,培養公眾文化消費意識。
新定位>>全國重要區域性文化中心
11月27日,《中國山東省委關于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 加快建設文化強省的意見》(下稱《意見》)正式對外發布。這個經過反復研討修改的《意見》,成為山東省文化發展的一個新的航向標。
“其中最突出的亮點就是對山東‘文化強省’建設的內涵有了更加深一層的把握,對目標任務作了更高、更新、更科學的定位。”山東省社科院副院長、研究員王志東稱,形成了關于我省文化建設的一個清晰完整的框架體系。“應該說是一個新概括”。
經過近些年的實踐探索,這次出臺的《意見》提出了“一個目標”、“四個體系”、“五個優勢”、“七個強”的文化發展思路。
一個目標是:實現由文化資源大省向文化強省跨越;“四個體系”:加快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結構合理的現代文化產業體系、科學先進的現代傳播體系;“五個優勢”:著力形成文化體制新優勢、文化惠民新優勢、文化創意新優勢、文化品牌新優勢、文化貿易新優勢;“七個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引領力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凝聚力強、文化改革發展的創新力強、公益性文化事業的保障力強、經營性文化產業的競爭力強、齊魯文化走向世界的影響力強、文化人才隊伍的支撐力強。
新的目標下有了新的定位。《意見》明確提出了:我省要“成為全國重要的區域性文化中心”。
新載體>>開展先進市縣創建活動
“《意見》中的另一個亮點是提出了文化發展的新載體。”王志東說,那就是,在全省全面開展山東“文化強省”建設先進市縣創建活動,作為推進山東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和有力抓手,推動各項工作任務的具體落實。
這空前的重視,對于山東的科學發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我省經濟總量居全國第三位,但結構性矛盾十分突出,尤其是服務業明顯薄弱。”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孫守剛表示,文化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產業以創意為動力,以內容為核心,主要依靠科技和智力投入,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小,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有獨特優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我省文化產業增加值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僅為8.52%,占比小,貢獻度低,滯后發展本身就是服務業發展不快的重要因素。
“事實上,一個地區和城市,文化產業發展狀況已成為衡量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文化項目的層次規模和效益,已成為衡量其轉變發展方式成效大小的重要尺度。”孫守剛說。目前,國內各省市區都對文化發展的作用功能有了深刻認識。像廣東、浙江、江蘇、云南等省,紛紛提出了文化強省的發展戰略。提出文化強省的全國文化產業競相發展的態勢形成了倒逼機制,必將激發文化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
新部署>>一村一月一場電影
《意見》對山東省文化改革發展的目標有諸多新描繪,其中有關文化事業的尤其惹眼。
“比如在全省加快建設15-20分鐘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圈。”王志東說,構建這個服務圈,就是以服務半徑計算,城鄉居民走出家門15至20分鐘就能夠有一處公共文化場所或設施為其提供服務。“我省作為人口大省,能夠提出這樣一個目標是不容易的,具有很大的開創性。”
另外《意見》提出,要把城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作為重點,完善規劃、優化布局、分級推進,盡快實現省、市、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五級公共文化設施全覆蓋。“另外還有城鄉一體化發展,農村文化大院‘村村有’,農村公益電影放映‘一村一月一場電影’,文藝團體下鄉演出‘一村一年一場戲’……這些都規定得很具體很實在。”
《意見》對加快標志性文化設施也作出明確部署,提出加快推進省會文化藝術中心、省文化藝術之家、省美術館新館、孔子博物館建設,規劃建設沂蒙精神紀念館。
“繁榮發展文化產業離不開完善的市場體系。”孫守剛說,下一步要把擴大居民文化消費、提升文化消費水平作為一項重要工作。首先要興建適合普通群眾的文化消費場所,推進電影院線、演出院線向城鄉基層延伸,鼓勵商業演出中開辟一定低價位的演出形式。
另外,加強文化消費引導,在這方面,政府應當發揮重要作用。“通過推行‘文化消費補貼’和國民文化消費卡工程,積極探索對群眾看電影、看戲、看有線電視、購買圖書等基本文化消費進行適當補貼讓利的方式方法,這就是通過政府購買、免費提供文化服務的方式,刺激群眾文化消費欲望,培養公眾文化消費意識。”王志東說。
新舉措>>文化發展設專項基金
“《意見》提出了很多具體可行、實實在在的新舉措,含金量高。”王志東說,這些新舉措從多個領域、發展環境對促進山東文化發展繁榮重點進行了配套支持。
在頂層設計上,整合并成立了由山東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擔任主任的“文化強省”建設指導委員會及辦事機構。另外,在考核體系上,建立創建山東“文化強省”建設先進市縣指標體系、公共文化服務指標體系、領導干部考核評價體系“三個體系”。
而在具體的文化產業方面,則提出了全省重點培育100個重點文化企業、100個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和100個重點文化產業園區“三大載體”建設,集中力量抓一批大項目、大企業、大園區。“文化產業重大項目、高新項目,書記市長要親自談,遇到難題要親力解決。宣傳部長、分管市長要盯上靠上,扭住不放。”孫守剛表示。
另外,政策支持的力度空前之大。比如,在文化事業發展上,2012年起全省財政文化事業支出占總支出比重高于1%;文化事業專項資金2012年起省級達到1億元以上;設立藝術創作專項資金3000萬元;省、市、縣三級設立農村文化事業建設資金,省級為1億元;設立專項藝術基金。省級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規模由7000萬元增加到2億元,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由10億元增加到20億元。
在配套改革方面,對國有文藝院團落實一團一場和免費配備流動演出車,對轉企改制國有文化單位扶持政策執行期限再延長五年。而在文化人才培養上,建立省級文化榮譽制度,設立山東文化藝術“終身成就獎”、“德藝雙馨獎”等。
王志東說,《意見》的出臺,將引領山東文化發展走向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