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記者從山東財經大學(籌)了解到,該校日前完成對教學、科研、教輔單位的整合工作,舜耕校區和燕山校區各分布16個教研輔單位。
此舉標志著合并組建后的山財大(籌)完成了實質性整合,而真正去“籌”尚需經過教育部院校設置委員會的現場評估和投票表決兩個環節。
明年暑假后
大三生調整搬遷
據了解,合并組建后的山東財經大學(籌)擁有56個本科專業,覆蓋管理學、社會學科、人文學科、理學和工學5大學科門類,目前該校全日制在校生規模3萬余人(不包括獨立學院),專任教師1909人。
該校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8月,該校完成了職能部門和直屬機構的調整融合,人員設置方案已報省編辦。在11月中旬的處級干部會議上,該校領導傳達了教學、科研、教輔單位機構設置方案和辦公場所安置方案等,標志著進入山財大(籌)的新教學架構已經搭建完成。
在教學科研辦公場所的分配上,按照編制計劃定額統一配置,合理利用共有房產資源,各單位用房相對集中、減少搬遷,適當增補的原則,明確一個主要辦公地點。機關和學院辦公地點都在舜耕和燕山兩個校區,明水和圣井校區則安排部門派出機構。目前,教學工作人員根據設置方案進行調整,預計明年暑假之后,相關院系的大三學生將開始調整搬遷。
缺乏競爭力的專業
將被放棄
該校劉興云校長在概括未來總體發展目標時曾表示,對新穎的、有潛力的專業,重點培育成為特色專業,同時逐步放棄一些生源不好、就業缺乏競爭力的專業。
記者了解到,根據設置方案,在教學單位安排上,該校在舜耕校區和燕山校區將分別集中設置經濟類和管理類學科。
其中,舜耕校區學科設置以經濟類為主,包括經濟學院、財政稅務學院、金融學院、保險學院、國際經貿學院、體育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外國語學院、數學與數量經濟學院、國際交流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燕山校區以管理類學科為主,包括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會計學院、公共管理學院、法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公共外語教學部、統計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藝術學院、國際教育學院。
三套教學計劃
三年內同時運行
針對社會上議論的“主校區”問題,該校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不存在“主校區”一說,在學校籌建的特殊時期,師生員工將打破“山經人”、“山財人”的觀念,樹立“山東財經大學人”的新意識,求同存異,保持相對平衡。“例如,在行政方面,各行政機構負責人原來在燕山校區的被安排到舜耕校區,交叉辦公,加強熟悉情況和交流。”
記者了解到,針對2012級學生的統一教學計劃目前正在修訂中。在籌建期間,針對2011級以及之前的各個年級分別執行原山經、山財兩校各自的教學計劃。因此,從2012年開始,加上針對2012級學生執行的新教學計劃,三年之內將有三套教學計劃同時運行。
據悉,該校現已提交去“籌”的申報材料,預計12月份接受教育部院校設置委員會的評估,明年初,教育部院校設置委員會將投票表決。若順利通過這兩“關”,山東財經大學將實現去“籌”,屆時2012屆畢業生可拿到山東財經大學頒發的畢業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