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首個入網光伏大棚壽光投產
山東成為全國分布式光伏并網用戶種類最多省份
蔬菜大棚冬季取暖不用煤、不用電,而是用上清潔的太陽能。12月11日,位于壽光市稻田鎮張營前村的華天新能源1兆瓦光伏發電項目投入使用,成為我省首個入網的大棚光伏項目。
大棚棚頂發電,大棚里面種蔬菜,冬日走進光伏大棚,感覺一派暖意融融。“日照條件好時,大棚內取暖、灌溉都能使用光伏電,陰雨天氣就轉為電網供電。”華天新能源公司技術員張成永告訴筆者,該項目共有17個光伏大棚,裝機容量為1兆瓦,年發電量160萬千瓦時,完全可以滿足大棚的日常用電。
據了解,光伏大棚的使用壽命為25年,一個面積為1000平方米的光伏大棚建設成本約為80萬元,棚內種植西紅柿的年收益約在10萬元左右,即便不靠補貼及售電,8年也能回收建設成本。除了發電,光伏大棚還具有傳統大棚不具備的優勢。“由于光伏發電板折射率高,夏天光伏棚內的溫度也只有35攝氏度左右,一年可以種植三茬蔬菜。”張成永介紹說,而傳統大棚的夏季棚內溫度達50攝氏度以上,大部分蔬菜無法成活,只能種植兩茬。由于棚頂的伏發電板減少了紫外線對作物的破壞,光伏大棚的蔬菜品質和產量也要優于傳統大棚。此外,為了保溫,傳統大棚在冬季需要用草簾進行覆蓋,光伏大棚則免去了這一工序,節省了人力和物力。
“光伏大棚不占用土地資源,所發電力除滿足大棚用電外,還可以通過電網輸送給周邊居民使用,可謂一舉多得。”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僅壽光的蔬菜大棚面積就達80萬畝,我省的大棚蔬菜種植則更為廣泛,光伏大棚普及空間廣闊,經濟生態效益顯著。
從城鄉家庭、學校、工廠、商場、養殖戶到蔬菜大棚,如今我省已成為全國分布式光伏并網用戶種類最多的省份。截至目前,全省已受理142戶分布式光伏發電申請,總容量17.75萬千瓦,總發電量1087.92萬千瓦時。(轉載于大眾日報2013-12-12 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