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施恩者不圖回報,被助者銘記報答
一樁義舉釀就15年親情

在狄憲才的義舉帶動下,滕州不斷涌現出“施恩者不圖回報,被助者想方報答”的感人故事。
3月9日上午,在青島城陽一家電子廠打工的滕州市姜屯鎮韓場村青年孫友志給同鎮的沙東村村民狄憲才打來電話,詢問“爺爺”的腿病。64歲的狄憲才告訴筆者:“這孩子孝順,自打我去年出院,他幾乎每周都打電話問我病情。”
1999年12月28日下午3點多,在韓場村蹲點的鎮干部狄憲才正在村委會辦公室整理材料,聽到“撲通”一聲,立馬跑到門外,發現有人掉進了村委大院的水池子。雪剛停,天氣很冷,狄憲才衣服也沒脫就跳進了2米多深的池子,先將孩子托舉到池子沿上。棉衣濕了水更加沉重,狄憲才10多分鐘才爬上來,抱起孩子瘋也似地跑到村衛生室搶救。
回到辦公室,他抄起暖水瓶就往肩上澆,沒有替換的衣服,便用報紙掖進棉衣里滲水。鎮領導聞訊后,派車將狄憲才接到鎮衛生院救治。6歲的孫友志搶救過來了,父母帶著禮品和感謝信來到鎮醫院,進門就磕頭:“狄主任,醫生說再晚幾秒鐘孩子就沒救了,您的大恩大德俺們全家終生難忘。”
狄憲才的右腿靜脈像一堆蜷起的蚯蚓,疼痛難忍。醫生說,冷水砭的。轉到市康復醫院針灸、電烤了2個多月,疼痛雖減輕了些,但卻落下了后遺癥:平常麻木脹得慌,不能登高,家里的平樓爬到第四五個臺階就鉆心的疼。狄憲才告訴家人:“別往外說我的病情,別讓孫家覺得虧欠咱們什么。”
去年年底,狄憲才疼得撐不下去了又住院治療。12月6日,孫友志聞訊后來到醫院探望,將打工攢下的1萬塊錢交給他。狄憲才高興地說:“看你長成了大小伙子,都能打工掙錢了,我非常欣慰。心意爺爺領了,錢你快快收起來,好好孝敬父母吧。”
無獨有偶,2月16日,同村村民狄尚高收到了一位青年的錦旗。“狄大爺,您好!我是兩年多前在郝莊大橋旁邊水坑被您救出來的路小虎。”2011年8月份,路小虎在沙坑邊上玩水,不小心滑入深水處,當時狄尚高正在附近管理苗木,看到有人落水,他4次入水,最終把路小虎救了上來。當時路小虎怕家里人知道后擔心,就沒有聲張。3年過去了,路小虎一想到這事就坐立不安,下決心一定要找到恩人,當面向他致謝。
筆者看到,在當地媒體的版面上、熒屏上,幾乎每天都傳播著這樣的好人故事:施恩者不圖回報,被助者想方報答。
姜屯鎮有座文公臺遺址,當年滕國國君滕文公禮聘孟子施善政,被稱為“善國”。滕州先賢墨子提出“兼愛”“尚善”。棗莊市委常委、滕州市委書記董沂峰告訴筆者,近年來,滕州大力弘揚傳統文化,培育時代新風,打造“上善滕州”城市品牌,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涌現出一大批道德模范,市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升。(轉載于大眾日報2014-4-8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