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昔日貧窮落后的小村莊,到現在企業云集的工業園,從原來臟、亂、差的后進村,到今天環境優美的文明村,這一切變化,無不凝聚著林風軍的心血與汗水。林風軍,萊陽市河洛鎮趙家疃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萊陽市第十六屆人大代表,他十年如一日,在普通的崗位上默默奉獻,實現著自己的人生價值。
銳意進取謀發展
萊陽市河洛鎮趙家疃村是一個人口不足千人、耕地600余畝的村莊。在這片土地上,世世代代的村民都以種地為生,效益差、收入低,人均收入曾長期低于萊陽市的平均水平,公共設施建設也一直處于“欠賬”狀態,村容村貌多年沒有明顯改觀。落后的現實激起村民強烈的求變愿望,他們迫切需要一個能人來帶領大伙改變這一切。2002年,林風軍當選為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上任伊始,如何讓村民都過上好日子成為了擺在林風軍面前最大的難題。他強烈地意識到,村里人多地少,靠種地只能解決溫飽,不能發家致富,要發展,必須轉變思路。趙家疃村靠近市區,村民進城務工賺錢有著明顯的便利條件,林風軍隨即著手成立了一支建筑隊,帶領村民到市里的各個工地上打工賺錢,幾年下來,村民的腰包鼓起來了,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寬裕。但此時的林風軍并不滿足,他認為,趙家疃毗鄰市區的地理位置有著發展工業經濟的先天優勢,應該轉變思路,大膽進行招商引資。他先后多次去外地走訪企業,邀請客商實地考察、洽談,先后引進了小貝樂兒童用品、永盛食品、福興建材、華潤鑄鋼等6家企業進村落戶,為使企業能夠能夠盡快發展壯大,林風軍經常深入企業,為他們協調解決用地、用水、用電等實際困難。2008年,面對金融危機的影響,部分企業出現了資金短缺的困難,為幫企業度過難關,他積極向上爭取、聯系銀行提供貸款,為企業籌措資金80余萬元,支持企業擴大生產規模,實現快速發展。林風軍一心為企業著想贏得了企業的信任,企業負責人說:“林書記為我們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最貼心的服務,我們在這里投資安心、舒心!苯衲,永盛食品計劃增資2600萬元擴大生產規模,其他企業也紛紛跟進,越來越多的項目落地生根。通過招商引資,村集體每年增收300多萬元,企業納稅200多萬元,增加就業200多人,村民們不出村就可以找到工作,并且工資比以往出去打工翻了一番,大家從心底感謝林風軍。
多措并舉建新村
村里經濟發展了,老百姓對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林風軍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本著“因地制宜、科學規劃、注重特色、美觀實用”的原則,對全村村民新居、產業園區發展、道路建設作了科學合理規劃。立足本村實際情況,開展了以美化、亮化和凈化為目標,以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和改水、改路、改廁的“三清三改”為重點的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活動,先后投入資金25萬元,完成了主街道維修、戶前小巷硬化、自來水入戶、路燈安裝以及道路綠化等工作,目前,全村家家戶戶都能收看到有線電視,喝上干凈的自來水,村里原來泥濘的土路變成了平坦的水泥路,村民的生活垃圾實現了集中處理,文化大院、健身廣場、老年人活動中心等文體設施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村容村貌發煥然一新。
談到村莊的未來,林風軍說:“下一步的目標就是讓村民從平房搬進樓房,過上更加美好的現代生活!蹦壳,配合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市政府的舊村改造計劃,投資9000萬元的佳城?理想之城一期住宅小區已經開工,建成后,全村286戶居民都能搬入寬敞舒適的樓房,過上和城里人一樣的幸福生活。
以人為本倡新風
林風軍經常說一句話“村里人找我辦事,不管什么事,我都盡自己所能辦好,當干部就要以群眾利益為出發點,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這樣,才能贏得群眾的信任。”樸實的話語體現出了他時時刻刻從村民最關心的事情入手,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需,關心群眾疾苦的一貫作風。
林風軍重視孝道遠近聞名,他認為,關心老年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加強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他組織開展了尊老敬老的系列活動,每到逢年過節,村里都拿出資金,為孤寡老人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和慰問金,堅持為70歲以上的老人發放生活補貼,村里每年都舉行敬老愛老模范評比,號召村民爭做孝敬老人的模范,精心照顧老年人的生活,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病有所醫、困有所助。在他的帶領下,趙家疃村尊老敬老蔚然成風,十年來,全村沒有出現過一起因為老人贍養問題出現的糾紛。
林風軍把村里的弱勢群體視為自己的親人,千方百計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村里堅持一事一議、特事特辦的原則,切實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在他的努力下,全村的特困戶全部申請了低保,村里每年都拿出一部分資金對他們進行幫扶,對于因病致貧、生活陷入困境的群眾,還經常組織村民捐款幫他們度過難關。村里的特困戶發展生產沒有資金,他多次去信用社幫助聯系貸款,村里殘疾人和五保戶翻蓋危房有困難,他總是幫忙籌錢,購買建筑材料,為了節約開支,他組織村里的建筑隊義務為困難群眾建房。林風軍經常到村里的特困戶家中了解他們的生活情況,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尋找致富門路,盡快擺脫困境。在他的感染下,趙家疃村形成了互幫互助、扶危濟困的和諧村風。
如何提高村民的文化生活質量也是林風軍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村里人有扭秧歌的傳統,但是一直沒有一支像樣的秧歌隊,趙風軍及村兩委一班人經研究決定,拿出專門資金,購買服裝、器材,成立自己的秧歌隊,豐富群眾的文體生活,秧歌隊成立以后,每年都組織巡演,今年還參加了萊陽市組織的春節大秧歌巡演活動,為全市人民帶去了歡樂。村圖書室建立之初藏書不夠豐富,對群眾吸引力不大,林風軍千方百計籌措資金補充了1000余冊涉及農業種養、市場營銷、管理知識等方面的圖書,還建起了電子閱覽室,吸引了大批村民去“充電”,提高文化水平,增強致富本領,圖書室成了全村最熱鬧的地方,每天都是人流不斷。
積極建言惠民生
熟悉林風軍的人對他的評價是“只會干、不會說”,但作為人大代表,他不僅會說,而且愛說,積極為民代言,充分履行職責。作為一名來自基層農村的代表,林風軍最關注的就是新農村建設和民生問題,他經常走街串巷,深入田間地頭、社區村莊,了解群眾的所想所盼,當好他們的代言人。近年來,隨著村里的企業越來越多,連接趙家疃村和市區的共建路路面狹窄,破損嚴重,影響了村民的出行和企業的發展,針對這一狀況,他聯系了其他十位代表,聯名提出了“對共建路進行拓寬改造,方便群眾生產生活”的建議,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將共建路改造列為今年道路交通建設的工作計劃,改造工程將于本月開工。旌陽河是流經萊陽北部城區的一條重要河流,沿岸居民區密集,幾年前,大量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不經處理直接排入河道,臭氣沖天,被稱為萊陽的“龍須溝”,沿岸居民對此反映強烈。林風軍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多次去現場查看拍照;召開座談會,聽取群眾的意見建議,最終形成了“改造旌陽河,實現雨污分流”的建議,被市政府采納,2010年,投入750萬元對旌陽河進行了徹底改造,并在河岸進行綠化、亮化,沿岸居民生活環境大為改觀。
十年來,林風軍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奉獻,為了村莊的發展盡心盡力,扎扎實實的做好每一件事情,在群眾中樹立了很高的威信,也得到了上級黨委和政府的充分肯定。他先后被授予“萊陽市勞動模范”、“萊陽市優秀人大代表”等榮譽稱號。談到未來的工作打算,林風軍信心滿懷,表示要繼續壯大集體經濟實力,給村民帶來更多的福利;更加積極地履行代表職責,聽民情、解民憂,讓群眾共享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