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濟南市人大代表、濟南南湖玉露茶葉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秦旭昌
他在濟南經濟開發區擁有占地上百畝的計算機科技工業園和產值近億元、利稅過千萬的工業企業;他為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率先提出“以工養農、以農生茶”,聚焦“三農”,為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做貢獻;他發展企業斗志昂揚,膽識過人, 他心系民眾,熱衷慈善事業……他,就是濟南市人大代表、濟南南湖玉露茶葉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秦旭昌。
秦旭昌,1960年生,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多年來,他憑借過人的創業膽識、創業思路和對社會的突出貢獻榮獲諸多榮譽稱號,是濟南市十佳民營科技企業家、濟南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濟南市優秀共產黨員、山東省優秀民營企業家、全國優秀福利企業家。現任濟南南湖玉露茶葉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濟南市長清計算機應用公司董事長、濟南市義凈文化傳媒中心董事長、濟南海安安環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同時也是濟南市長清區盆根石園林藝術協會會長、濟南市銀企協會常務理事、濟南市茶葉行業協會常務理事、濟南市燃氣行業協會副會長、山東省消防協會理事、山東省燃氣協會常務理事、山東省旅游協會旅游商品分會副會長、中國城市燃氣協會常務理事。
以身作則立足“三農”,遠見卓識令人欽佩
擁有多家企業和諸多稱號的秦旭昌事務繁忙,卻從未忘記自己作為人大代表的職責,時刻設身處地為民著想。2007年3月,在濟南市召開的人代會上,他提出了“以工養農、以農生茶”的議案,認為干部包村能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作為企業的負責人更有能力、有實力、有潛力,通過“以工扶農”、“以工助農”、“以工養農”的方式,幫助農業多項發展,促民致富。于是,在發展工業企業的同時,秦旭昌制定了完整的“以茶富農”計劃,著手大力發展茶產業,主動投資,在省城不僅規劃建立起了最大的有機茶園,還率先建立了第一家炒茶基地,成立了濟南南湖玉露茶葉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此舉不僅改寫了濟南不產茶的歷史,也為眾多農民謀來了“茶崗位”,受到鄉里百姓的交口稱贊。
取得這樣的成果不僅需要精明的頭腦和十足的信心以及超乎尋常的魄力,更需要對濟南當地市場信息的充分把握。問及秦旭昌為什么會有如此超前意識用茶產業帶動農民致富時,他自豪地說:“不怕想不到,就怕做不到。”原因是,決定做茶產業之前,通過考察秦旭昌發現,濟南作為省城是江北最大的茶葉批發市場,市場潛力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前景良好,但是卻沒有一處形成規模的茶園,沒有自己的茶葉品牌。俗話說,“柴米油鹽醬醋茶”,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離不開茶,飲茶不僅是日常生活需要,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內涵之一。既能滿足人民生活需要又能弘揚中國茶文化,特別是還能帶動農民長期增收致富,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加快新農村建設和地方經濟發展,這樣的好事為什么沒人來做?于是他迅速把發展“茶經濟”納入農業開發視野,憑借他超乎常人的市場分析洞察力在泉城濟南展開了大面積的茶葉種植生產。
穩扎穩打創立偉業,為民著想永不止步
一開始,由于建設茶園投資大、回報慢,群眾心里沒底,為了讓他們放心,秦旭昌就自己出資搞建設、做示范。他先后投資600多萬元,租賃土地、雇工300多名、修建1500米進山路、建起3000平方米廠房并購進相關設備,同時為有意種茶的農民提供種子、資金和技術,極力促進省城茶園提速發展,改變“有茶無園”的落后狀況。經過3年多的努力,目前已經發展了500多戶農民種植茶園,面積達到上千畝,從業人員達到數千人。茶農老王說:“種茶3年就能收回成本,每畝地能產優質鮮茶700斤左右,毛收入可達2萬元,人均增收1萬元左右,是種糧食收入的20倍。”讓農民增收秦旭昌做到了,而且做得很漂亮、做得很成功,但他沒有滿足,他把目標定得更遠了,他想讓茶農們獲得更大的附加值。2008年,帶著讓更多茶農早日獲得更多財富的“包袱”,秦旭昌又上路了,成立了濟南南湖玉露茶葉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和泉城茶人俱樂部,成為身兼四職“雙工雙農”的董事長。他每天幾個公司來回轉,很多事情都自己親臨,尤其是新成立的茶葉公司是為帶動農民致富而成立的,因此他格外用心,期望早一天實現最初的富農計劃。功夫不負有心人,由于茶葉經營部門設立位置好,經營品種上百個,因而回頭客戶非常多,于是他又萌生創新意識,把飲茶同餐飲結合起來,利用茶人俱樂部推行“南茶北引、餐退茶進”的茶文化,帶動茶客上座率達到了90%以上。為了讓省城人民方便購茶,又在交通十分便利的山東傳媒大廈設立了“泉城綠茶旗艦店”。南湖玉露茶葉公司首先推出的企業形象產品“泉城綠”茶,都是采用茶葉基地一芽一葉初展鮮葉,芽質飽滿,色澤翠綠,沖泡后湯色明亮,滋味鮮醇,香高持久,飲之回味悠長。就是憑借這樣的高品質禮品茶要求,“泉城綠”茶的品牌迅速傳播開來,在第五屆國際茶博會上被評為“魯茶新軍”,后又被評選為“第七屆國際園博會指定專用茶”。
看到秦旭昌潛心發展茶經濟,省、市、區有關部門也紛紛伸出援助之手,不僅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大力支持,而且還將他的南湖玉露茶葉公司納入市重點農業龍頭企業,確定為節水灌溉項目,列入有機茶重點發展行列。此時的秦旭昌更是信心百倍:“我計劃在5~10年內,在長清區和歷城區適合種茶的地方,發展種植面積爭取達到3萬畝,每年實現茶葉產值10億元,幫助10萬人走上依托茶園致富的道路,通過舉辦茶文化節等舉措,帶動省城茶經濟實現‘采、炒、購、飲、觀、游’一條龍的發展格局,使更多的農民實現從茶客到茶農再到茶商的華麗轉身。”
成功背后辛勞付出,心懷感恩熱衷慈善
然而,我們所看到的僅僅是秦旭昌的成功,卻不知道他背后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對于秦旭昌來說,能擁有現在的成就,絕非僥幸,而是多年來一步一個腳印勤奮學習、踏實苦干所換得的辛勞成果。
1978年,他在山東省煤田地質局做技術員,從事又苦又累的野外物探測井工作,每天工作八九個小時卻還在業余時間抽出七八個小時學習專業知識。1981年,他考入鄭州煤田地質學院水文地質專業。1985年,他在山東大學計算機系學習一年,畢業后他毅然回到故鄉濟南長清做起了電子電器廠的技術員。因為表現突出,在1988年就被提升為副廠長,自此,他的領導能力開始得到鍛煉,他的自主創業意識也如洪水般洶涌澎湃。
后來電子電器廠倒閉,他下了崗,但他沒有就此放棄自己的事業。1992年,他帶頭和朋友一起投資創建了濟南市長清計算機應用公司。他的計算機公司到現在已經發展近20年了,主要從事可燃及有毒氣體報警器、煤氣表、電磁閥和空氣呼吸器等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產品廣泛應用于燃氣、石化、冶金、焦化、煤化工等存在易燃、易爆及有毒氣體的危險場所。現在,計算機公司是山東省科學技術廳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濟南市燃氣行業協會副會長單位、山東省燃氣協會常務理事單位、中國城市燃氣協會常務理事單位,參與制定國家及行業《可燃氣體探測用電設備技術要求和實驗方法》、《城鎮燃氣報警控制系統技術規程》等多個標準。公司擁有的“羅伯特”牌產品在全國燃氣行業享有較高知名度,深得廣大客戶的認可。
作為企業董事長,他深謀遠慮,斗志昂揚,不甘人后;作為人大代表,他時刻以身作則,為民著想,熱衷慈善事業。作為人大代表,秦旭昌始終不忘自己代表的是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不斷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自身素質,關注社會熱點難點問題。每年的人代會上都會提出多項議案和建議,比如新工業立市、新農村建設、城市安全和環保、殘疾人事業、農民致富等,都受到市人大、市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很多建樹性建議也都被采納。2005年,他被評為全國優秀福利企業家,參加了全國福利企業三優星表彰大會和成果匯報展。作為當時濟南唯一一家受表彰的福利企業,秦旭昌感到幸運,但同時更多的是想如何回饋社會。于是,他長期捐助聾啞學校、敬老院,為社會安置下崗職工137人,吸納90多名殘疾人員工,安置了20多名傷殘軍人,還為長清慈善總會提供了十幾萬的慈善基金。在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災時捐款捐物共計1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