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7日,為慶祝“不惑之作”《幸福了嗎?》面世一周年,白巖松攜手長江文藝出版社在北京舉辦周年紀念會。會上,他回顧了自己與新書一年的經歷,并就“社會上對幸福的不同的看法”、“社會的焦慮和期待”、“中國的圖書市場”三個方面與讀者分享了自己的看法。白巖松再三強調,《幸福了嗎?》一書只是討論什么是幸福,并非給幸福感下定義,“我們不能在開始追求幸福的時候被幸福,不能被制定的某一個準則套住。幸福就像鞋一樣,舒不舒服自己知道。”
關鍵詞 幸福
我的幸福感剛夠70分
作為第一個寫書闡釋“幸福”的人,白巖松把幸福感剝離出物質、情感、精神三個方面。他認為,現代人的物質生活是正九分,但是情感和精神是負分,最后綜合分數是負分,導致社會的幸福感不高。問及他給自己的幸福感打多少分,白巖松笑言剛夠70分。“我相信這與我的年齡有關,我處在幸福指數的最低谷,但我是個‘悲觀的樂觀主義者’。骨子里是悲觀的,但只有真正的悲觀者才能樂觀地活著。個人生活中,我的幸福指數是沒問題的。但做新聞,樹欲靜而風不止,老戰士也有新考驗。我知道應該怎么去幸福,理想是美好的,但現實常遇打擊。能守住70分就不錯,能湊夠80分我就很滿意了。”
對于形形色色的幸福城市評比、幸福職業評比,白巖松對這些調查都不持肯定態度,“那種調查可以作為參考,幸福應該關注個體,不能簡單情緒化地做判斷。”
關鍵詞 閱讀
圖書市場折返點正在出現
“折返點”是白巖松的一大創造性“概念”:折騰、反復、試錯、前進三步后退兩步,最終的指向則是全民從“富”到“福”。《幸福了嗎?》出版一周年,關于圖書和閱讀的話題,白巖松也主動挑起話頭。他直言讀書就和吃飯一樣,從來不應“淪落”到需要人來探討它的意義。
對于目前實體書店和民營書店的沒落,白巖松也認為并非圖書市場的萎縮,而是房價和人工漲得太快。“近十年來,中國城市的房租、人工費用上漲太快,使經營成本急劇增加,房價漲成什么樣了,書價卻沒怎么漲。”此外,白巖松笑言自己其實看到了一個拐點,“人們在重新親近圖書。現在各種雜志、報紙、電視上的讀書欄目是最多的。媒體也不傻,他們是看到了圖書市場的潛力,才會安排如此眾多的讀書版面。甚至雜志和報紙沒有圖書版面都不好意思拿到市面上去賣。電視的讀書欄目也越來越多,折返點正在出現。”
關鍵詞 追求
我離開央視時會告訴大家
近期微博上關于白巖松“節目停播及被央視封殺”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前天,白巖松也就此作出回應,強調自己從來沒有因為節目做得過火而寫檢查,“要是真的因為內容要我寫檢查,那就是我辭職的那一刻。”他表示,停節目這樣的事會有,但這次的停播沒那么嚴重,“只是一點小風小浪,這都禁不住那就不要在海里游泳了。”
經歷過無數風雨后,白巖松對于外界各種評論都十分淡然,他表示從進央視開始就已做好要離開央視的準備:“我離開央視的時候,會告訴大家。”至于下一本書的面世,他笑言下崗了再來,“我寫體育評論寫了一百多萬字,但從來沒想要編成書。雜文也有幾十萬字了,也不想出書,等我下崗的時候再整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