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公路系統捐髓第一人——
“能幫助別人,我就要堅持下去”

◆抽取造血干細胞后,一周即可恢復正常;
◆12年捐出14個成年人血量,曾為了獻血,瞞著家人偷辦手機號;
◆10年收費創造了差錯萬分之零的最佳記錄。
10月25日下午2點10分,王傳忠輕松地走進煙臺市公路局大門。24日上午從濟南返回煙臺后,這已是他第二次到局里處理一些事情。煙臺市公路局黨委副書記王同鍇提醒他說,一定要多待在家里休養一下,千萬別感冒。“沒事的,現在就是脊椎有點疼,可能與我休息的姿勢有關系,估計過兩天就好了。”王傳忠說。
10月22日至23日,王傳忠在濟南軍區總醫院捐獻室,先后兩次順利完成280毫升的造血干細胞(即骨髓)提取。這些造血干細胞被送往重慶救治一名100多公斤的80后小伙子。
捐獻造血干細胞源于王傳忠常年堅持獻血的信念,“能幫助別人,我就要堅持下去”。
今年35歲的王傳忠是煙臺市公路局沈海高速棲霞管理處的一位普通收費員。他1999年由于好奇第一次獻血,2001年開始固定獻血,至今年9月底,他已經義務固定獻血12年,58次共獻5.6萬毫升血量,相當于14個正常成年人的血量總和。
因為獻血,他拿過許多榮譽:連續兩屆全國無償獻血金獎,全國無償獻血銀、銅獎,入圍山東好人每周之星評選……
一周恢復正常
兩天連續抽取280毫升造血干細胞后,王傳忠告訴筆者身體有點疲勞感,其他無礙。濟南軍區總醫院血液科主治醫生余喆告訴筆者這是正常反應。
抽血后的王傳忠說:“很正常,還不如打動員劑時有感覺呢。”王傳忠告訴筆者,他17日就來濟南進行4天的造血干細胞“動員”。
余喆解釋說,造血干細胞“動員”是指用動員劑將骨髓里的造血干細胞“動員”到外周血管中,然后再通過造血干細胞分離機過濾抽取,注射動員劑時捐贈者身體會有不適感。
“4天打了9針,前兩天還沒感覺,可后兩天就像得了重感冒,渾身疼,不過醫生說是正常反應,對身體沒危害。”王傳忠說,剛進行的抽血就沒有任何感覺。
針對采集造血干細胞傷身體的誤解,余喆告訴筆者:“采集造血干細胞屬于細胞移植。細胞有生命周期,人體有再生功能,一般來說,采集造血干細胞7天后,血象就能恢復正常,對身體沒有傷害。”
“28日去收費站跟同事打個招呼,單位打算給我一個月的假期,一般用不了那么長時間,身體恢復得差不多,我就到站上上班。”王傳忠說。
獻血、獻血小板
進而獻造血干細胞
從一開始的獻血,到后來獻血小板,再到捐獻造血干細胞,王傳忠認為,能救人命就得堅持。
筆者采訪時,發現王傳忠的右胳膊上有一塊拇指甲大小的疤,他告訴筆者這是12年來獻血留下的烙印。回憶1999年第一次獻血時,王傳忠說:“那時對獻血特別好奇,就去血站獻了200毫升。”就這樣堅持下來了。
從2001年6月1日起,他開始固定獻血,每三個月獻一次全血。漸漸地,他不滿足于單純的獻血,從2003年開始,他又開始捐獻血小板(左上圖),每個月捐獻一次。
在王傳忠帶來的一張表格上,詳細記錄了他每次獻血的數據,從2001年到現在,獻血58次,其中獻全血12次,一共5.6萬毫升。一個體重50kg的成年人,其身體內的血液量是4000毫升,王傳忠獻的血量相當于14個正常體重成年人血量的總和。
對于獻血,王傳忠說:“覺得這是件好事兒,雖然中間有過一段時間間斷,但后來覺得應該堅持去做。”對于將來是否堅持獻血,王傳忠表示,由于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原因,可能一段時間內血小板含量比較低,不能獻了,但等身體恢復了,他會繼續堅持去捐獻全血的。
去年5月8日,世界紅十字日,王傳忠像往常一樣去獻血。“當時說可以捐獻造血干細胞,沒怎么思考就獻了5毫升,又填了一張志愿表,成為一名造血干細胞志愿捐獻者。”今年6月底,王傳忠在煙臺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協助下,去杭州參加了造血干細胞的血樣檢查和體檢。“時隔一年,終于得到有符合條件的配型通知。”
“地下工作者”
“其實,獻血對身體沒危害,相反有時還有滿足感。”王傳忠指的是每次捐獻血小板的感受。他告訴筆者,每次捐獻血小板后,都有一種很清爽的感覺,“就像吃了薄荷一樣”。余喆解釋說,這都是人體的正常反應,對身體無害。
正是對獻血的了解,王傳忠有了宣傳獻血知識的志愿。2009年12月4日,國際志愿者日,王傳忠與另外9名無償獻血志愿者組成“紅色愛心之家”,他們進煙臺的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社區、農村等宣傳普及無償獻血知識,招募、組建固定的獻血者隊伍、應急獻血者隊伍、稀有血型獻血者隊伍,目前已發展志愿者五六百人。
只不過,這一切他從未告訴過家人。“怕家人擔心,不理解。”王傳忠告訴筆者。也因此,熟悉他的志愿者們都戲稱他是“地下工作者”。全國無償獻血金銀銅獎、全市無償獻血先進個人……作為獻血志愿者,王傳忠大大小小的證書拿了不少,但對家人來說,這些都是“秘密”,“證書從來不敢往家拿,都是在單位放著”。
直到去年,無意間的一次通話,還是讓王傳忠的秘密暴露了。作為“紅色愛心之家”成立時的外聯部部長,王傳忠負責安排志愿者去參加活動。那時,為了不讓家里人操心,他專門新辦了一個手機號。但在去年一次查找電話號碼時引起了妻子的好奇,最終家人得知他經常去獻血的事兒。“我對象知道后也沒說什么,只是說讓以后再去的話告訴家人一聲,回來給我補補。”王傳忠笑著說。
作為沈海高速棲霞管理處中橋收費站的一名收費員,王傳忠在本職崗位上也是做得有聲有色。自2003年參加收費工作以來,他曾多次被煙臺市公路局和管理處授予“先進個人”、“先進收費員”、“學雷鋒標兵”稱號,連續三年被評為收費標兵,實現累計收費1400余萬元,創造了差錯萬分之零的最佳記錄。
對于這位我省公路系統中的首位正式捐獻干細胞的志愿者,以及煙臺市第21例、山東省第294例、全國第3787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22日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于洪亮及省交通運輸廳公路局副書記左書佩看望慰問王傳忠時表示,將號召全省公路交通系統學習王傳忠,學習他無償獻血堅持如一、甘于奉獻的精神。(轉載于大眾日報2013-10-29第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