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鹽業系統,“鹽真情深”是聲名顯赫的第一優秀服務品牌;在青島市民中間,“鹽真情深”早已走入千家萬戶,成為家喻戶曉的服務名牌。而這一閃亮品牌的鑄造者,正是青島鹽業的當家人,市政協委員、市鹽務局黨委書記、局長紀家棟。
紀家棟曾參加過為期6年的援藏工作。長期的艱苦工作,磨練了他不屈不撓、迎難而上的意志品質。2004年8月,他走馬上任市鹽務局黨委書記、局長。
紀家棟常常向人提起上任后遇到的一段最難忘的時光。他說,那段經歷,讓他對食鹽與“民生”的關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那是他剛上任不久,就發生了波及全國大部分地區的食鹽搶購風,青島食鹽市場也出現了較大波動。“食鹽缺貨”、“食鹽漲價”的傳言鬧得人心惶惶。一時間,城鄉超市和零售商店食鹽柜臺前排起了搶購的長龍。市有關領導一天多次打電話詢問食鹽市場供需情況,詢問中帶有明顯的責備口氣。局值班室的電話鈴聲不斷,電話里傳來一個個群眾求購食鹽的焦急聲音。市領導的詢問,群眾的求購電話,似千斤重擔壓在紀家棟肩上。前后六七天,紀家棟堅守在局機關,調動人力,聯系貨源,調劑余缺,硬是平息了這場食鹽風波,在全國最早穩定了食鹽市場。
這次食鹽市場波動,引起紀家棟的沉思。他想到,國家對食鹽實行專營,是持續消除碘缺乏危害的一項重要國策,是利國利民的“民生”工程,事關人民群眾的健康,事關市民的日常需求,事關社會的穩定。作為鹽務管理部門,講改善民生不是一句空話,要多辦實事才行。
他與局機關和有關企事業單位研究制定了《青島市食鹽保障應急預案》,建立了食鹽政府儲備制度,保持日常小包裝食鹽4500噸的儲存量,可以保證青島市民兩個月的正常需求。據了解,制定食鹽保障應急預案,在全省尚屬首次;建立食鹽政府儲備制度,在全國十五個副省級城市中亦屬領先。
“供得上”是基本的要求,讓群眾經常吃上“放心鹽”是更高的標準。為了保證食鹽市場秩序穩定有序,保持對違法涉鹽活動打擊的高壓態勢,逐步建立健全了鹽政執法預防碘缺乏危害宣傳教育,鹽務、公安聯合辦案,群眾積極參與舉報“三項長效機制”,把鹽政執法工作逐步納入到法制化、規范化、經常化的軌道。
群眾的需求是多元化的,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永遠沒有止境。從2008年3月開始,青島食鹽市場多品種營養鹽由8種逐步擴大到18種,極大地豐富了群眾的不同用鹽需求。
一件件實事的先后落實,既保障了食鹽供應、保證了食鹽安全、豐富了食鹽市場,也將關注民生的思索真正落到了實處。
當選青島市政協委員后,紀家棟感到,肩上又壓上了一個沉重的擔子。他說:“政協委員,不僅是一項榮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當政協委員,一定要在其位,謀其政。”紀家棟牢記“科學務實、履職為民”的基本理念,積極參加政協組織的各類視察、調研等活動,并結合自己積累的實踐經驗,經過深入思考,為推動有關問題的解決出主意、想辦法、獻對策。
為了能夠參政參在點子上、議政議在關鍵處,每次提交提案或建議前,他都努力做好調查研究工作,深入基層、深入一線、深入群眾,察民情、聽民聲、解民意,獲得大量生動鮮活的第一手資料。他先后提出的《關于組建青島鹽業博物館的建議》、《關于加強鹽田保護和利用的建議》等意見和建議,針對性、操作性強,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并被陸續采納落實。
在認真履行委員職責的同時,紀家棟還義務擔當青島市政協委員區域活動組市南7組組長工作,定期和不定期組織本組30余名來自不同界別的政協委員,進行各類調研、視察、參觀、聯誼等活動。特別是大力開展的市南7組與市南區江蘇路街道辦事處建立對口聯系、深入基層辦實事活動,“提一件議案、撰寫一份社情民意、參加一次調研活動、撰寫一篇調研報告、做一件實事好事”“五個一”活動,委員述職活動等,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組織周全、影響廣泛,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果。
紀家棟積極的參政議政態度、出色的參政議政能力、良好的參政議政實效,得到了人民群眾和政協組織的充分認可,被評為“青島市政協2008—2009年度優秀政協委員”;他所在的市南7組,被評為“青島市政協優秀委員區域活動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