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協常委、山東藝術學院副院長劉曉靜
民革山東委會副主委、山東藝術學院副院長劉曉靜是一位沉靜、內斂的學者型女性。作為學者,她以頑強的毅力和刻苦鉆研的精神,在民族音樂理論尤其是民間俗曲研究領域取得了一項又一項研究成果;作為參政黨的黨務工作者,她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認真履行參政黨職能,積極為經濟文化強省建設建言獻策;作為新時期復合型的高校領導者,她秉持“以人為本”的宗旨,惜才愛才,在學術上視野開闊,管理上思路明確,為促進學院的和諧穩定與快速發展,施展自己的才華。她用自己的豁達、果敢、執著、淡定,演繹著她藝術人生的完美。
搜尋文明遺跡探究音樂懸謎
1996年,劉曉靜考取了時任上海音樂學院院長、世界著名民族音樂學家江明惇教授的碩士研究生;1998年,她在江教授的鼓勵下繼續攻讀“民族音樂學”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因為不忍心讓年幼的女兒在母愛上或有缺失,劉曉靜便把女兒接來上!芭阕x”。這段特殊的求學經歷至今仍是上海音樂學院師生記憶中一道靚麗的風景。
“真正的藝術探索之路往往伴隨著寂寞和磨難,但寂寞使人目標堅定,遠離浮華;磨難使人錘煉意志、塑造精神。”劉曉靜說。在讀博士的時候,劉曉靜便把自己的音樂研究定位在了一個十分艱澀難啃的方向——民間俗曲的研究,她要走一條前人未竟之路。民間俗曲屬于散亂而飄忽不定的音樂歷史遺產范疇,不僅要在繁雜的辭山書海中沙里淘金般去搜尋星星點點的蛛絲馬跡,更需要投入大量的原始勞動手段去民間探訪,去田野采風,就如地質工作者在崇山峻嶺間敲打數不盡的石頭,也如考古工作者挖地三尺搜尋古代文明的遺跡,特別對于女性來說,這樣的工作更有著男性體會不到的麻煩和困難。劉曉靜不僅做到了像男性那樣果敢頑強,還發揮了女性特有的柔韌和細心去研究一個個懸謎,這就打下了她在民間俗曲研究領域將取得優異成績的基礎。
作為山東人,劉曉靜選擇了把祖籍山東淄川的鬼異小說大師蒲松齡的俚曲作為俗曲研究的第一個對象。當她嘔心瀝血著就的《三百年遺響——蒲松齡俚曲音樂研究》出版后,許多明白這部專著難度之大、意義之重的專家學者紛紛對她的研究成果給予高度贊譽,認為劉曉靜取得了前人未能涉及的新成果!度倌赀z響——蒲松齡俚曲音樂研究》是第一部正式出版的聊齋俚曲音樂研究專著,這不僅是聊齋俚曲音樂研究的一大突破,對明清俗曲文學的研究,也有重要意義。由于劉曉靜在音樂研究方面的貢獻,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授予她“杰出的音樂學者”稱號。
下一個目標選擇哪里?劉曉靜發現,對蒲松齡的俚曲研究只是弄明白了明清俗曲的一個小小分支,猶如揭開了冰山之一角,劉曉靜決心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對明清俗曲這一課題進行較為全面深入地研究。歷經無數日夜嘔心瀝血的跋涉探索,當厚厚的一套《明清俗曲整理與研究》面世。專家學者們不僅對這部著作的學術價值給予了高度評價,更被這位知識女性所表現出的嚴謹科學態度和孜孜以求的鉆研精神所深深感動。劉曉靜的《明清俗曲整理與研究》不僅為音樂圣殿捧上了一顆璀璨的明珠,她本人也以此成就摘取了國內第一位音樂學博士后的桂冠。毫無疑義,她已經站在了中國音樂理論研究的最前沿。
獻身黨派事業傾力參政議政
2007年5月,劉曉靜當選為民革山東省委會副主委,并到民革省委會機關駐會。從音樂理論家到黨務工作者,她很快完成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角色轉換。她自覺接受中共山東省委的領導,尊重、維護主委會和主委的決定,維護領導班子團結,協助主委做好全省民革的各項工作,展現了一個優秀黨務工作者應有的政治風貌。
劉曉靜深知,民主黨派機關是參政黨工作的樞紐和窗口,是組織實施領導決策、了解情況、反饋信息、處理日常事務、提出意見建議的重要機構。她堅持“以人為本”,不斷加強機關建設,錘煉機關干部的團隊意識和協作能力。她十分注重機關制度建設,針對換屆后省委機關的實際狀況,組織建立健全和修訂完善各項規章制度計20余項,既促進了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又規范了班子成員、各專委會以及省委機關的行為,保證了各項工作正常、有序地開展。她重點加強和諧機關建設,大膽管理,真誠待人,關心機關干部的成長發展,為大家提供學習提高的機會。與此同時,劉曉靜大力推動機關文化建設,努力營造團結和諧、文明友善、奮發進取、敬業奉獻的機關文化氛圍。機關核心價值理念的倡導和深入人心,像一縷春風,使機關的面貌煥然一新。在民革中央舉辦的省級、副省級市駐會副主委工作研討班上,劉曉靜作了題為《“以人為本”,克盡職守,推動機關建設全面加強》的經驗介紹,得到了民革中央的充分肯定和兄弟省市民革組織的好評。
作為省政協委員,劉曉靜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圍繞推進經濟文化強省建設的戰略部署建言獻策。在省政協十屆一次會議上,劉曉靜代表民革山東省委會,作了《加大我省環渤海地區治污力度推進“一體兩翼”和海洋經濟戰略實施》的大會發言。在省政協十屆二次會議上,由劉曉靜牽頭的民革省委會集體提案《傾力打造孔子文化品牌,推動經濟文化強省建設》,以及她以委員個人名義提交的《關于整合齊魯文化優勢資源,打造“韶樂舞團”暨〈韶樂·印象齊魯〉大型演出的建議》,雙雙被省政協確定為重點提案,并得到省委、省政府和省政協領導的重要批示。為此,省委宣傳部、中華文化標志城規劃建設辦公室和民革省委聯合召開了《韶樂·印象齊魯》專家論證會。根據劉曉靜提案的創意,山東曲阜大成孔子樂舞團打造了《韶樂·祭孔大典》,現已公演。在省政協十屆三次會議上,她又代表省政協科教文衛體委員會作了《集聚高端人才,支撐跨越發展》的大會發言,引起強烈反響。
演繹藝術人生再鑄事業輝煌
2009年5月,劉曉靜迎來了人生的又一次重大轉變:調任山東藝術學院副院長。這是中共山東省委對民革人才智力資源的最好肯定,對民主黨派干部最有力的信任與支持。
從到山東藝術學院就任的第一天開始,劉曉靜便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并隨即完成了角色的轉變和定位。作為學院領導班子中唯一的黨外干部,她為維護學院和諧穩定、促進學院快速發展作出了新的貢獻。2009年12月,為密切山東藝術學院與臺灣藝術大學的交流合作,應臺灣藝術大學黃光男校長邀請,劉曉靜率山東藝術學院參觀團赴臺進行了為期5天的參觀訪問,并代表學校簽署了“學術交流合作協議書”,進一步加強了魯臺藝術與教育領域的合作。
對于目前的工作角色,劉曉靜有自己的思考。她認為,高校領導要爭取成為教育家,要有戰略的眼光、先進的理念和腳踏實地的行動。同時,她對藝術院校領導人應具備的素養也有獨到的見解——作為一名新時期藝術專業高校的領導,一要具備開放的國際視野,了解我國及世界各國藝術教育研究最前沿、最新的進展,要善于學習借鑒國內外高校的成功經驗;二要熟知高校的辦學規律,在辦學理念和學院發展規劃方面有深入思考,并落實在實際工作中。換句話說就是要適應新形勢下的高等藝術教育發展趨勢,理清發展思路,創新發展舉措,推動學院各項事業持續健康發展。這既是她對新時期復合型高校領導者能力的理解,也是她對自己提出的要求。
對于學院工作,劉曉靜發揮參謀和助手的作用,就學校建設與辦學特色、師資隊伍和人才建設、辦學定位與服務社會等方面的工作,向黨政主要領導積極提出意見和建議,她期盼學校能為經濟文化建設與發展推波助瀾。
記得在劉曉靜由山東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調任民革山東省委駐會副主委時,很多領導和同志都期待她在黨派工作中再做一篇“博士后”的大文章。如今劉曉靜以她的成就證明,她的“博士后”文章越寫越精彩,她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寬闊。我們相信,她將在新的舞臺上繼續演繹她完美的藝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