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了33年“掏糞工”的畢玉安說:世上只有沒出息的人,絕無沒出息的工作
萊蕪有個當代“時傳祥”
額頭上深深的皺紋,兩鬢旁斑斑的白發,黝黑瘦小的畢玉安(上圖),看起來并不起眼。然而33年來他累計清挖糞便1.7萬噸,被萊蕪市民譽為當代的“時傳祥”。
1980年7月,年僅21歲的畢玉安成了萊蕪市環衛處年齡最小的掏糞工。廁所糞池口涌出的刺鼻氨氣味熏得睜不開眼睛,胃里翻江倒海,第一次清挖糞便的畢玉安一下子就吐了,當天的午飯和晚飯都沒吃。當時,每個糞便清挖工每天都要推著四五百斤重的獨輪車走上15里沙土路,才能到達糞廠,每天四個來回。由于個子矮,他只好把頭插在兩個糞簍間,身體彎成弓形,兩腳不停蹬著地面。一天下來,畢玉安累得像一攤泥,倒頭就睡。剛過一個月,就有十幾個清挖工嫌臟嫌累,另謀出路了。但畢玉安沒有打“退堂鼓”,堅持干了下去,“從那時起,領導和同事們覺得我這個年輕人能吃苦耐勞,對我刮目相看。”
1984年,為搞好萊城區200多座旱廁清挖任務,市環衛處專門成立了旱廁清挖隊,地排木桶車淘汰了獨輪推車,人工清運糞便被糞罐汽車所取代,市里還制訂了旱廁清挖“一日一清”和“六無兩凈一沖一通”的清挖衛生標準。然而部分新招的清挖工存在畏難情緒,屢次達不到規定作業衛生標準。25歲的畢玉安親身示范,手把手地“上課”帶人,終于幫20多名清挖工陸續實現了作業達標,帶出了一支合格的清挖隊伍。
其實,畢玉安有過多次離開挖糞崗位的機會:處領導曾想讓他擔任垃圾清運隊副大隊長,組織上還為他辦理了招工手續,但畢玉安都謝絕了。親朋好友勸他“還能干一輩子挖糞工?孩子聽了也覺得沒面子啊!”但畢玉安則認為世上只有沒出息的人,絕無沒出息的工作,360行,行行出狀元。“清挖糞便是臭,不過聞久了就習慣了。如果我們環衛工人都嫌臟,那么我們的城市將變成什么樣子?”隨著萊城旱廁逐步拆除改成水沖式公廁,畢玉安選擇了管理水沖式公廁,并成為水沖式公廁規范作業管理標兵。
近年來,畢玉安向全隊人員提出了服務標準比以前更高、服務速度比以前更快、服務能力比以前更強的“三更”新理念,并以身作則、言傳身教。2011年國慶節前一天,萊城區華陽小區的一棟居民樓化糞池冒溢,住在一樓的住戶遭了殃。接到居民求助電話來到小區后,畢玉安穿上雨鞋,跳入化糞池中清淤,泡在糞水中兩個小時,終于疏通了化糞池。事后,他還和同事們把化糞池及周邊打掃得干干凈凈。小區居民紛紛豎起了大拇指:“萊蕪也有一個‘時傳祥’!”。(轉載于大眾日報2013-8-5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