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與前夫結婚,一起贍養前夫以前的岳父岳母;2007年,前夫過世,她獨自勇挑家庭重擔,繼續贍養兩位年過八旬的老人。她用真愛詮釋了孝順的含義,她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孝老愛親的美德。她就是重慶市涪陵區龍潭鎮義和村2社農民——楊德碧。
1992年,22歲的楊德碧與27歲的吳明超喜結連理,坐在高堂上的,除了楊德碧的雙親和吳明超的父親外,還有吳明超前妻的父母劉永祿和王光明夫婦。吳明超婚后外出打工掙錢,楊德碧留下料理家務。當時兩位老人都體弱多病,基本喪失了勞動能力,家里家外、田間地頭全靠楊德碧一人擔待。平日里,楊德碧早早起床做好早飯給公婆吃,然后就扛著鋤頭、背上背簍上坡了。別人一家人做的事情,楊德碧一個人做。
老人的生日,楊德碧熟記于心,不管再忙再累,都會精心準備一桌豐盛的菜肴;逢年過節,她都會準備一些好吃的,叫上自己的父母和公婆一起過;天氣突變時,她都會提醒公婆多加衣服……“全家人都平安快樂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再辛苦都值得!”
2007年1月,吳明超在煤礦打工時不幸瓦斯中毒死亡。安葬了丈夫后,楊德碧擦干眼淚,毅然選擇了“留守”。“我不能丟下他們兩個老人不管!” 丈夫走后不久,公公劉永祿的白內障突然加重,眼睛看不清楚東西,到2009年6月手術之前,在長達兩年多的時間里,楊德碧包攬了他的大小事務,日復一日地為公公穿、脫、換、洗,每天把做好的飯端到劉永祿面前。
2010年,婆婆王光明得了重感冒,身體狀況急劇下降,又是楊德碧,帶著婆婆到醫院輸了3天液。婆婆看著兒媳每天100多元地往醫院掏錢,就說:“碧兒,我們不花這冤枉錢了,我都是半截入土的人了,回去吧!”楊德碧不聽,執意在醫院花500元給婆婆治好了病。
好心的鄉親看到楊德碧一人承擔家庭重擔,就張羅著為她介紹對象。楊德碧沒把這些放在心上,只想獨自操持家務,但公婆把楊德碧叫到身邊,“你以后日子還很長,不要因為我們耽誤了你的前途。”思量好久,楊德碧提出了擇偶的三個條件:一是必須入贅,當上門女婿;二是要對劉永祿夫婦好;三是要德行好,勤勞。
三個條件讓不少對楊德碧有好感的男同志都望而卻步,不過也有尊重楊德碧的人,他就是龍潭鎮萬壽村的陳永連。2010年3月,被楊德碧敬老愛老的行為深深感動了的陳永連,走進了楊德碧的家,與她共同分擔起對老人的贍養義務。
現在,陳永連和楊德碧一起贍養老人已有1年多的時間。他們與鄰相處和睦,互幫互助,經濟狀況也有明顯改善。今年2月18日,公公劉永祿老人含笑而去,楊德碧夫婦按照農村的風俗厚葬了老人。而婆婆王光明現在除了耳朵有點背以外,其它的身體狀況都非常好,她說:“碧兒好,比親閨女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