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位截癱的殘奧選手到草根慈善推動者——
張文莉:輪椅上的公益夢
近日,張文莉和“文莉愛心在行動”團隊成員第六次來到鄒城市城前鎮的貧困家庭走訪,見到了一個又一個夢中牽掛著的孩子。看到這些孩子們健康活潑,并穿著他們去年冬天送來的漂亮棉服,她和團隊成員都十分開心。
“文莉愛心在行動”是生于兗州礦區、成長在鄒城的一個草根慈善團隊,從最初時的張文莉和幾個熱心朋友孤軍作戰發展到如今600多位團隊成員,兩年來組織大小120余次公益活動,資助總善款達30多萬元。
然而,讓人深感意外的是這個草根愛心團隊的推動者張文莉,卻是一名依靠輪椅行動的人。
傳遞暖心的力量
“鄒城市東部山區100戶貧困殘疾人家庭購買的100床棉被今天到位了,200桶油、100袋面粉、麗姐助學捐贈的100套內衣已經到位,棉衣隨后到位。感恩愛心企業家對弱勢群體的關愛!團隊的親們辛苦了!”近日,“文莉愛心團隊”微博里的信息再次更新。
“文莉愛心團隊”的論壇、微博作用可不小。“2012年6月23日活動為例,我們在521團購網發‘愛心粽子’認購的帖子,短短兩天,就有82位愛心人士積極認購了100份愛心粽子。”張文莉說。
2012年5月,由“文莉愛心在行動”團隊申請的“輪椅上的夢——給我一雙有力的翅膀”獲得了騰訊公益筑力計劃的鼎力支持。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共為他們的活動捐贈了49960元公益資金。他們購置了54輛輪椅、25個助行器和20副拐杖。
張文莉和她的團隊從2012年3月起,利用雙休日、節假日等時間,行程1500余公里,走訪貧困家庭145戶,作了細致詳盡的摸底調查。當大家把輪椅等代步工具送到他們手中時,殘疾受助者那驚喜的笑容,讓他們體會到了未曾有過的快樂。
感恩是做人的支點
1994年,當年只有26歲的張文莉游泳跳水時發生意外,造成脊椎五、六節粉碎性骨折。診斷結果是:高位截癱,今后能坐住輪椅就屬幸事。在此之前,她是兗礦集團技師學院的體育老師,身材健壯而敏捷。
2001年,張文莉在經過3年的系統治療訓練后回到了兗礦家中。經一再要求,張文莉回到了原來工作的學校,負責分發報紙和信件,同時在一家殘疾人網站當管理員。
2006年,張文莉抓住一偶然的機會,憑借長年的體育訓練經驗和百折不撓的意志,成為了山東輪椅橄欖球隊的一名隊員,繼而成為第三名入選國家輪椅橄欖球隊的山東籍隊員,并以中國輪椅橄欖球隊副隊長的身份參加了第13屆夏季殘疾人奧運會,是代表國家隊參加國際比賽的唯一一名女性輪椅橄欖球運動員。
“2008年打完殘奧會回來之后,我被鄒城市生命關愛協會聘為‘愛心大使’,我們通過募捐為魚臺一位殘疾人安裝了一個假肢,花了9800元,這樣就有了‘文莉愛心在行動’這一團隊。”張文莉說,“我想用我的經歷去鼓舞更多殘疾人朋友去實現人生的價值,也是我人生價值的另一種體現。”
張文莉用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走上了與命運抗爭的路。當問及當初創辦這樣一個愛心團隊的初衷時,她說:“感恩是做人的支點。”
今年1月20日,張文莉榮獲首屆“最美濟寧人”稱號,因為“她有著堅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精神境界和良好的道德修養,是廣大市民的楷模,是文明濟寧的形象大使。”
愛心匯成涓涓暖流
“團隊發展越來越壯大以后,很多人找到我說,我們沒有多少錢,可是也想參與到你們的活動中來,可以嗎?”張文莉坦言:愛心不是用金錢去衡量的,讓公益成為一種隨手可做的習慣,每個人都參與進來,我們要打造老百姓自己的公益!
愛心團隊交流群里很多未曾謀面的朋友,卻默默為團隊做了很多,這讓張文莉和團隊成員非常感動。“一天,群里的朋友‘一點黑’留言:你好!文莉姐,留言看到了,我可能沒法參加宣傳活動,我捐4副乒乓球臺吧,貨運到哪兒?”
張文莉介紹說:“我對他了解的不是很多,只知道他是兗礦職工,前段時間還資助了兩個孩子,去羊皮小學助學的那一天,他沒有去,但是托我們給孩子帶去了很多的學習用品。”
無數的人以無聲的行動,成為愛心團隊的追隨者。李柯和文慶都是兗礦90后礦工,他們工作辛苦,也總是熱情積極參加團隊活動。志愿者琪琪是野戰部隊退伍的小伙子,現在在一家小制藥廠做保安,收入微薄。一天他把50元錢交給團隊,是他賣礦泉水瓶子掙的,說給山區孩子買點需要的東西。
“文莉愛心團隊”在給孩子們的一封信中這樣寫到:“親愛的孩子們,一定要好好珍惜現在……你們要學會理解父母,親愛的孩子們,你們要時刻懷著感恩的心生活,因為我們周圍有很多好人……自己的路永遠要靠自己去走,不能因為貧窮而失去自己的人格……”
“每一個人的舉手之勞,都可能照亮并溫暖別人的世界。”張文莉用自己的善良和愛心,用歷經生命磨難的感恩之心,帶動和感染了愛心團隊,使之滾雪球般地不斷壯大,也感動著更多的人支持他們的愛心行動。(轉載于大眾日報2013-02-26 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