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佩杰,女,漢族,1991年11月生,共青團員,山西師范大學臨汾學院學生。
孟佩杰5歲那年,生父去世。迫于生活壓力,母親將她送給劉芳英夫婦收養。1998年,養母劉芳英患上了椎管狹窄癥。經過治療雖然保住了性命,但只能依靠雙拐勉強走路。一年后,養父無法忍受艱難的生活,悄悄離家出走,從此杳無音訊。這一年,孟佩杰只有8歲。
從那時起,孟佩杰便開始承擔起照顧癱瘓養母的重擔。北方的冬天要燒爐子,孟佩杰每天早早起來給爐子添炭、掏灰。身子小,夠不著灶臺就站在小凳子上,摔傷、燒傷已記不得多少次;為娘倆洗衣服、為養母擦洗身子,手凍得又紅又腫,膝蓋不知磨破了幾層皮;到市場上買菜,不認識蔥姜蒜,她就按媽媽編著順口溜記:“圓圓的是蒜、長長的是蔥,扁扁的豆角綠茵茵……”
2007年,孟佩杰初中畢業,劉芳英的病情卻開始惡化,最終癱瘓并完全喪失了自理能力。還未成年的孟佩杰主動選擇了在臨汾學院隰縣基礎部學習,就近照顧養母。2009年,按照學校的安排,在隰縣上完兩年后,孟佩杰還必須到臨汾(總校)再接受3年教育。孟佩杰做出了令常人難以想象的決定:帶上母親去上學!
為了及時照顧母親,她在離學校最近的地方租了房屋,并向學校申請了走讀。孟佩杰每天的時間都安排得滿滿當當:早上6點,幫養母穿衣服,給她洗臉、梳頭,然后趕到學校上課。中午12點下課后,又匆忙趕回家,做飯、喂飯,給母親擦洗身子、活動筋骨、敷藥按摩、洗漱更衣、倒屎倒尿,換洗床單、被褥,下午兩點再趕回學校上課。下午放學后,她又匆匆趕回家中做晚飯、做家務,服侍母親睡覺。每天就這樣奔波在課堂和出租屋之間。
養母久病臥床、大小便失禁,患上了褥瘡,孟佩杰一天要幫其翻身擦身多次。為防止褥瘡擴散,每天放學回來她都要給養母洗衣服和床單。她還專門跑去向老中醫請教護理方法,天氣暖和時,就抱母親到窗前曬太陽。遇到母親排便不暢時,她就用纖細的手指,幫母親一點點摳出那些又黑又硬的糞便。剛強的母親癱瘓后脾氣也越來越大,孟佩杰就經常提醒自己,不能惹母親生氣,平日里功課再忙,她都會抽出時間陪母親聊天。懂事的孟佩杰從來不亂花錢,時刻惦記著家里臥床的養母,對養母十幾年如一日的悉心照料,任勞任怨,不離不棄。
2009年,臨汾市委授予孟佩杰母女文明和諧家庭榮譽稱號;2010年,孟佩杰成為臨汾市年齡最小的十佳道德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