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飲潁川水,餓喘吳門月。黃金如可種,我力終不歇。”唐代詩人劉叉在《代牛言》中對老黃牛精神毫不掩飾地加以了贊揚。今天,在沂水縣姚店子鎮,也有一位被老百姓親切地稱為“老黃牛”的當家人,他就是姚店子鎮人大代表、前武家莊村黨支部書記劉立剛。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兒子,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對黃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有著一股鍥而不舍為民辦事的韌勁。在擔任前武家莊村黨支部書記的時間里,他把全部精力和心血都傾注在興村富民上。在他的帶領下,前武家莊村的村容村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發展種植蔬菜大棚240個,村民人均純收入7869元,建起了現代化居民小區,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前武家莊村被評為“市級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基地”等榮譽稱號。劉立剛也多次受到市、縣表彰,先后被授予沂水縣農村科普帶頭人、沂水縣農村科技帶頭人、沂水縣第二屆十大科技狀元等榮譽稱號。
※帶領群眾共同致富是最終愿望
前武家莊村位于姚店子鎮政府駐地東南0.5公里處。全村287戶,770口人,黨員45名,兩委成員3名。劉立剛常說,當干部不是自己的愿望,能帶領群眾走共同富裕路,讓群眾都能過上好日子,這才是自己的最終愿望。
劉立剛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后,他讓群眾民主選舉了由10人組成的民主理財組,把居民關注的熱點問題和村里要辦的大事以及重大開支情況,全部提交居民代表會討論決定,真正把知情權、決策權、管理權、監督權交給了群眾,使過去難以化解的矛盾化解了,難以解決的問題解決了,形成了人心思安、人心思進、和諧融洽的可喜局面。
劉立剛建蔬菜大棚較早,是前武家莊村早期富裕起來的農民。這些年,他始終有一個信念,那就是一人富不算富,帶領大家共同致富才是村黨支部書記的責任。他深知,傳統的生姜種植已讓農民增收困難,更不能適應現代農業的需求。農民要致富,必須打破傳統農業的瓶頸,走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道路。2000年,劉立剛到壽光市考察,發現當地的大棚收入很高,回來后就動員鄰居、朋友發展大棚。當年發展了8座大棚,每棚半畝地,收入都在6000元以上。通過示范帶動,農民親眼看到了冬暖式種植的甜頭,大棚建設數量連年攀升。為了進一步擴大規模,劉立剛帶領群眾采用“合作社+農戶”形式,合作社為平臺,大戶為龍頭,大棚蔬菜生產規模不斷壯大,可觀的經濟效益讓群眾發展大棚蔬菜的熱情空前高漲,真正實現了廣大群眾從“心動”到“行動”。如今,該村群眾自發興建蔬菜大棚240個,并帶動周邊村發展大棚面積5000多畝,每個大棚年均效益在3萬多元,成為全鎮高效農業的一面旗幟。
※“村官”也是官 要為群眾謀利益
劉立剛常說,“村官”也是官,就要為群眾謀利益。近年來,劉立剛把村莊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中之重。為徹底改變群眾行路難問題,他把道路硬化建設納入“頭號工程”,籌資金、拉贊助、請技術人員,樣樣都親自帶頭干。修路期間,他既當指揮員又當戰斗員,總是早出晚歸。他的表率作用極大地鼓舞了村民,調動了村民投工、投勞的積極性。為了彌補資金的缺口,他率先捐出1萬元,同時,動員群眾捐款和爭取上級資金,修建通往該村的4米寬水泥路2公里。目前,通往該村所有道路已進行了硬化、綠化、美化,并安裝了高標準太陽能路燈82盞,栽植了與城市一樣的風景樹。
隨著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群眾的“腰包”鼓了。陸續開始攀比翻蓋房子。2009年,劉立剛和村兩委抓住省委、省政府啟動新一輪農村住房改造這一千載難逢的機遇,決定對村莊進行整體搬遷。舊村改造工作涉及全村每戶群眾的切身利益,只有真正做通群眾的思想工作,才能保證搬遷工作的順利進行。為此,劉立剛把提高干部群眾的思想認識放在工作首位,多次組織黨員干部、群眾代表以及個別對搬遷有抵觸情緒的群眾,到周邊縣區的搬遷先進村莊參觀學習,讓他們親身感受整村搬遷所能帶來的巨大變化和好處,充分調動起了他們的積極性。一開始有抵觸情緒的群眾甚至逐步成為了對搬遷工作最積極、最熱心的人,有效地推動了搬遷工作的開展。同時,為徹底打消群眾顧慮,劉立剛帶領兩委干部,黨員、村民代表分成5組,逐家逐戶征求群眾意見,了解群眾想法,全力幫助他們解決面臨的實際困難,全村營造出了一種齊心協力搞搬遷的良好氛圍。目前,該村已建成居民樓5棟,沿街樓68棟,爭取上級資金150萬元建起了大型秸稈氣化站和污水處理廠,群眾的居住條件大為改善。現在前武家莊村群眾過上了喝自來水,使用沼氣,吃大棚菜,住新樓房,上因特網的新生活。
※為群眾辦實事 做群眾的貼心人
劉立剛常說,當干部,就要心里時刻想著群眾,群眾想的就是自己要做的,群眾所盼的就是自己該干的。幾年來,劉立剛帶領前武家莊村一班人先后為全村群眾辦好事、實事30多件;打機井75眼,解決了大棚蔬菜灌溉問題;新建五保老人之家———幸福院;新建農民文化大院;建立村科技服務站,配齊了電腦,并爭取大學生村官來村里鍛煉體驗生活,無償向村干部群眾傳授電腦操作知識。
他嚴格要求自己,堅持幫民解困,做群眾的貼心人。為了幫助該村村民劉志生脫貧致富,劉立剛協調貸款,幫助其建起了大棚。現在,劉志生還買了小汽車搞運輸,每年收入5萬多元,脫下了貧困的帽子,成了全村的富裕戶。
劉立剛以自己的行動踐行了“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的宗旨。如今的前武家莊村社會治安穩定,人人安居樂業,戶戶走上了致富路,一個美麗富饒,和諧文明、安定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展現在人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