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建設催生好人扎堆涌現,山東入選“中國好人榜”人數居全國前列
不久前,膠州女孩劉慧麗在重慶一家醫院的手術臺上永遠地閉上了雙眼,她的肝、腎等器官相繼被取出,捐獻給隔壁手術室里的病人。她成為重慶實施人體捐獻以來首位捐獻成功者。
這位20歲的女孩剛剛圓了自己的大學夢,如愿考到了重慶師范大學播音主持專業,可來到學校僅兩天,她就出現頭暈并陷入昏迷,送到醫院檢查后發現是系統性紅斑狼瘡病史引發腦出血。當她的母親張瑞花趕到重慶時,小慧麗已經腦死亡。
痛失愛女,慧麗的父母當即替女兒作出了一個感人的決定:遺體捐獻。他們說起初衷:慧麗在2008年患上紅斑狼瘡,家里沒錢治,村民們湊出了3000元,膠州民政局和福彩得知后也慷慨解囊,這些捐款,慧麗和家人都一筆筆記在賬本上。“現在慧麗還不了了,只能用另一種方式回報社會。我們是在替女兒報恩。”
據悉,劉慧麗捐出的眼角膜在9月12日分別移植給了四川達州14歲男孩小志和重慶江津林先生。現在他們均已重見光明。
一幕幕感人故事在膠州上演:面對車輛失控的落水女子,管廷江奮不顧身跳入冰涼的河水中,奮力營救,獻出了年輕的生命;5歲女童命懸一線,張玉華等眾鄰居各執一角撐起棉被充當“氣墊”;面對落水少年,李德濤來不及掏出口袋里的手機就躍入水中,救起少年后他不顧腳傷悄然離去;深夜車輛遇險,四野無人之時,臧崇林砸開玻璃,救出傷者,一路疾馳趕赴醫院,悄悄墊付醫藥費后轉身離去……
好人扎堆涌現,根兒在道德積淀。“一方面,膠州市搭建了豐富多彩、靈活多樣的文明創建載體。從‘四德’建設到‘五風’推樹,從‘衛生村莊’‘潔凈之家’評比到‘德孝之星’‘好婆婆’‘十佳母親’評選,從‘十萬學生大感恩’到‘弘揚雷鋒精神,做最美膠州人’,在全社會樹立起積極向上的輿論導向,使膠州群體帶上了崇文尚德的特征;另一方面,這種集體價值認同和價值追求又反過來影響著膠州人的思想和行為,于是‘尚德膠州現象’蔚然成風。”膠州市文明辦主任黃榜文說,據統計,膠州市道德模范典型庫共收錄近年來先模人物500多名,在今年“慈善一日捐”活動中,膠州捐款額占青島市12區市捐款總額的52%,是對這一現象的有力注腳。
“尚德膠州現象”是我省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積極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縮影。近年來,我省制定下發了《關于評選表彰全省道德模范的實施意見》《關于貫徹省委工作會議精神 加強和改進典型宣傳工作的意見》,推進道德模范評選表彰及典型宣傳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先后推出鄒樹君、崔學選、李登海、王伯祥、高發明等全國重大典型,選樹了一大批各行各業、不同層次的道德典型,在社會各界樹起了道德標桿。道德建設催生“好人”。自2008年中央文明辦開展“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以來,我省有266人榮登“中國好人榜”,入選數量居全國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