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惠民、服務群眾”12件實事,是我省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和省十次黨代會精神的一項重要舉措。全省“文化惠民、服務群眾”12件實事工作現場會議,將對這一工作開展以來取得的成績與經驗,進行深入梳理和總結。我們要不斷提高文化惠民認識,努力保持工作的連續性,不斷探索文化惠民的長效機制,深入持久地把文化惠民實事辦實辦好。
惠民是文化發展的生命力所在。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讓文化發展成果由人民群眾共享,是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繁榮的根本目的,是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職責。我們一定要把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作為“第一選擇”,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多做合民情、順民意的文化實事,做到“真惠”、“實惠”,做到讓群眾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把文化惠民的實事辦到點子上,辦到人民群眾的心坎上。
文化惠民,關鍵在于抓具體。文化惠民是篇大文章,只有從具體事抓起,把黨和政府的好政策好措施具體化實在化,轉化為有形的實事項目,細化為實打實的民生工程,文化惠民才有載體、有抓手、可操作。建設完善文化大院、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扶持民間藝人收徒弟……我省確定的12件文化惠民實事,從確定到逐步落實,每件都是群眾所思、所想、所盼。自實施以來,各地以實招求實效,真抓實干,扎實推進,取得了一系列實實在在的成果,進一步滿足了城鄉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惠民,必須形成辦實事的長效機制。文化惠民、服務群眾,既不能停留在理念和口號上,也不能搞成活動式、運動式的一陣風,局限于一時一地,而是要成為一種責任、一項制度、一件每天都要做好的工作。這就要求各地、各有關部門密切配合,齊心協力,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地一年接著一年、一件事接著一件事地抓下去,日積月累,久久為功,不斷提高全省公共文化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