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月琴一說起自己去世11年的丈夫,眼淚鼻涕就止不住地往外涌。孫月琴不知多少次想隨著丈夫去另一個世界“團聚”,但看到年邁的婆婆、年幼的孩子,她又重新回到現實中,默默承受生活的艱辛。
“娘,娘,吃飯了……”
“啊,啊……”
10月14日,利津縣鳳凰城街道十里堡村孫月琴家中,上午8點多,孫月琴叫醒婆婆喂她吃飯。婆婆腦部萎縮,已癡呆癱瘓在床13年,婆婆對別人的呼喚、其他的聲音都沒有反應,只有孫月琴喊她“娘”時,老人家才會抬頭睜眼,有時還會簡單而含糊地答應兩聲。
孫月琴慢慢掰開婆婆緊緊并攏著的雙腿,然后抱著老人,把她扶起來,“俺娘吃飯還行,一頓能吃下3碗。”孫月琴一勺一勺把剛做好的西紅柿雞蛋面皮湯喂到婆婆嘴里,看著老人吃得香,她笑著跟記者說。婆婆今年86歲,牙齒已經掉光,每頓飯孫月琴都要像喂小孩兒一樣一口一口喂著吃,有些飯菜還得嚼著喂。
在與記者的交談中,孫月琴幾乎沒用過“婆婆”這個稱呼,用孫月琴的話來說,“婆婆就是俺的娘”。當記者問起孫月琴親生母親時,她只簡單地說了一句,“俺娘家媽有兄弟姊妹照顧,不讓俺操心,俺專門照顧‘俺娘’就行了。”
在外人看來,孫月琴結婚后沒過幾天好日子。1977年,24歲的孫月琴嫁到鳳凰城街道十里堡村,婚后一直和公婆住在一起。丈夫張建新在青島一家遠洋運輸公司當海員,兩口子聚少離多。1992年,公公因頸椎壓迫神經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直到2006年去世。公公癱瘓14年,吃、喝、拉、撒都在床上,孫月琴照顧得無微不至,直到去世老人從未生過一個褥瘡。2000年,在公公病倒的第5個年頭,婆婆也開始腦部萎縮,慢慢變得癡呆、糊涂,吃飯需要人喂,大小便不能自理。孫月琴沒有嫌棄,沒有退縮,同時照顧癱瘓在床的公公婆婆。
而對孫月琴打擊最大的事發生在2001年。當年7月27日,丈夫出海工作時發生事故不幸身亡。孫月琴與丈夫感情一直很好,幾乎沒有紅過臉拌過嘴。雖然照顧癱瘓公婆家務繁重,但還有丈夫給她安慰和鼓勵,讓她能夠支撐下去。丈夫的突然去世,猶如晴天霹靂,家里的頂梁柱塌了,村里滿是閑言碎語,說孫月琴肯定撐不住,會拋棄公婆改嫁。孫月琴說,看著兩個病弱的老人和年幼的兒子,她堅定信念,要照顧好他們,擔起丈夫未盡的“責任”,這是對丈夫最好的紀念和寬慰。
咽下巨大的傷悲,擦干臉上的淚水,孫月琴回過頭來想方設法哄著老人高興,變著花樣給老人做好吃的。公公去世后,婆婆的病情不斷加重,接連患上了高血壓、高血脂、膽結石等病,孫月琴就跟婆婆睡在一張大床上,按時給她喂飯服藥。每晚至少起來三次為婆婆接尿。
“娘啊娘,你怎么又忘了……”婆婆時常會把大小便灑在褲子里,孫月琴總是笑著給老人換下衣服,擦洗身體,從沒有皺過眉頭,就像母親給自己的嬰兒換尿布一樣。在孫月琴的細致照顧下,婆婆穿著干凈整潔,面容紅潤,看上去怎么也不像癱瘓、癡呆的病人。
孫月琴的實際行動感動了四里八村的村民,大家都夸贊她,孫月琴笑笑說:“父母活著就是兒女的福氣,誰都有老的時候,孩子管(照顧)老人是最應當的事。”
孫月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艱辛付出獲得了社會的承認和回報,2010年,孫月琴被山東省婦聯評為山東省“孝順好兒女”。今年5月,她家被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評為“全國五好文明家庭”。孫月琴的兒媳李明輝在她的帶動下,也成為鄰里都夸贊的好媳婦,她自覺地分擔起照顧奶奶的責任。孫月琴現在有一個7歲的孫女和1歲多的孫子。看著這個“四世同堂”的一家,她那張曾經俏麗、而今卻布滿皺紋的臉上也能浮現出滿意的微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