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從大山深處走來,卻早已躋身國際大都市的主流社會;她出身寒門,卻擁有令人稱羨的精神、物質財富;她外表溫文爾雅,卻有著剛毅的性格和非凡的氣度;她是一個“婦道人家”,卻創出了令男士刮目相看的一片天地。她以不折不撓的努力,在風云變幻、烽煙四起的商海演繹著一個又一個絢麗多彩的“上海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福建浦城縣政協委員、浦城上海商會副會長沈莉。
精彩的人生
沈莉出生在富嶺鎮圳邊村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兄妹五個,她排行老四。1979年高中畢業后,因家庭經濟困難,沒能繼續升學,即到富嶺鎮的雙坑、雙同、上橋等村小學擔任民辦教師,由于她的勤奮吃苦、敬業好學,她所任課班級的學生成績總能保持優秀,在鄉村小學評比中總是名列前茅,她也因此受到學校的器重,在學生及其家長中好評如潮,深得他們的尊敬和愛戴。
但是,志存高遠的她并不想安于現狀。大改革大開放的風雷在她心頭一次次撞擊出火花,外面的精彩世界深深地吸引著她,她決心走出大山,去搏擊風浪,實現自己追求的人生價值。1990年,她只身來到廈門,從百貨公司的營業員做起,后又輾轉福州,通過自學,考取了省財政廳頒發的會計證,并先后在福州港口企業做文員、在五四路國際大廈某中日合資企業做財務,甚至還擺攤做起小生意。然而每干一行,她都盡職盡責,一絲不茍。也正是這些最基層的工作,使她真正邁進了社會門檻,磨煉了意志和品性,為今后事業的發展奠定了思想基礎。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上海迎來了改革發展的春天,一撥撥浦城鄉親搶灘申城,一顯身手。沈莉受先期在上海辦廠的二姐沈從翠的影響,也于1995年4月辭去福州的工作,來到萬商云集的上海,開始了艱辛的從商生涯。經二姐夫指點,她辦起了建材店。她一反在滬鄉親的通常做法,另辟蹊徑,在市中心靜安區北京西路的繁華地段,一口氣盤下好幾間店面,自己留下一間,其它轉租了出去,這也反映出她樂于接受挑戰、敢想敢干的一貫作風。門店開張后,她從老鄉中選聘了兩位吃苦耐勞、勤快實干的伙計一起打拼,經常起早摸黑,加班送貨到凌晨。憑著她的熱情誠實、聰慧能干,生意很快就紅火起來,一年下來,竟賺了20來萬元。經過幾年的打拼,有了一定的積蓄,第四年她在繁華的市中心買下了第一套房子,在鱗次櫛比、燈火輝煌的萬千廣廈中終于有了真正屬于自己的一方居室。談起這段經歷,沈莉至今仍充滿眷戀與自豪,因為有了這段歷煉,她不僅積累了資金,也廣泛結交了各界朋友,為日后的轉行和更大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1998年,在繼續經營建材店的同時,她與二姐在北京西路近萬航渡路的地方辦起了“仙竹林茶坊”。這對她們姐倆來說,可是完全陌生的行業,困難遠比想象的多,小到茶葉、茶具的采購,大到各種營業許可證照的申領,都必須親歷親為。初期,大堂員工和收銀員還鉆老板不懂行的空子,聯手逃單私藏營業款,導致生意爆滿,卻不夠錢發工資。姐妹倆沒有被困難所嚇倒,決心要變門外漢為內行人,此后,她們不斷到其它茶室消費,學習探索先進的經營管理經驗;同時多與員工溝通,傾聽客人的反饋意見,局面很快扭轉,終于轉虧為盈。在短短的三年里,她們又在南京西路、天鑰橋路、田林路、周家嘴路等處發展了五家連鎖店,平均每天營業額都在幾萬元,生意紅紅火火,名噪一時,就連老家浦城也有不少人知道上海有個“仙竹林”,在滬老鄉以致于出差到上海的鄉親都會設法光顧,當年,縣、鄉領導還專門到茶坊看望姐妹倆,浦城電視臺拍攝的“在上海的浦城人”系列片中專門報道了她們的事跡。
在經營幾家茶坊的同時,沈莉還開過露吧、辦過招待所、經營展覽展會行業,而且同樣是一段無限風光的歷史。露吧就辦在南京西路美國人經常下榻的波特曼五星級酒店廣場前,是區政府指定并認可的經營場所。開露吧在當時是件新鮮事,沈莉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夏日炎炎,一邊品嘗啤酒咖啡,一邊欣賞優雅的樂隊演奏,何等時尚悠閑!一時間顧客盈門,生意火爆,每晚營業到二、三點鐘,從最初的8張桌子開到35張桌子,一個晚上最高營業額曾達到2萬多元。再說2000年她的展覽展會公司承辦上海國際保健品博覽會,此前展館曾辦過七屆,都以失敗告終,沈莉確定承辦該項目后,通過精心謀劃、巧妙運作,居然辦成為一屆成功的展會,充分顯露出她的組織、經營才干。
沈莉是個銳意進取,永不止步的強者,求新求變是她信奉的人生哲學。在有了一定的積累后,她又謀劃著新的發展。早在1998年,她就在寸土寸金的南京西路租下四家鋪面,進行租賃經營。到了2004年,自己干脆在這里經營起“上海故事”加盟店,進而把它辦成了五彩繽紛的女飾精品店。從2002年開始,沈莉的創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她把投資的重點轉向廠房、市場、商務樓的建設、改造和租賃上,投資的份額越來越大,不斷有大手筆項目推出,地域遍布上海的幾個區。2003年,她與幾個同鄉合作,在奉賢區四團鎮購置工業用地,建設標準廠房6座,總建筑面積19000平方米;2004年,在松江區石湖蕩鎮租地14萬平方米,建設改造后用于物業出租;2006年,她在徐匯區古宜路經營一個建材商城,在虹口區嘗試商務樓的改造租賃;2007年,商務樓的租賃經營更是多處開花,除了靜安區膠州路恒森廣場中的11層商務樓出租管理外,還有普陀區長壽路、楊浦區周家嘴路、寶山區通南路都有她經營的物業網點。如今,她的這些投資項目,由于管理到位,經營有方,都有著不菲的經營業績和良好的發展前景。
誠實的操守
事業成功是為人處事的一面鏡子,它最能反映出一個人的本色和素養。沈莉從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父親是位襟懷坦蕩、德高望重的老黨員,在任村主任、支書十七、八年,工作任勞任怨,鞠躬盡瘁,時刻把村民利益掛在心上,深受群眾擁戴。沈莉至今還記得小時候的一樁事:一次過端午節,母親叫父親去買幾斤豬肉,父親買了豬肉,回家路上,挨個把豬肉分給幾家貧困戶,自己只留下一小塊。回到家中,母親問:怎么買得這么少?父親說:分給幾家困難戶了,看了他們沒肉吃不忍心呵,自己少吃點沒關系!在當時,農村物質條件并不寬裕的情況下,逢年過節父親總是把豬肉、花布等這些奢侈品分給家境困難的鄉親。小時候沈莉跟父親上山砍柴的途中,總見父親不時停下來鋪路修橋,給后來者以方便。父親的這些優良品德,通過言傳身教、耳濡目染,對沈莉日后人生道路上的為人處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受父親的影響,沈莉從小就養成愛勞動、肯吃苦的良好習慣,星期天都和姐姐上山砍柴;放暑假就做小工挑砂石掙錢,或下田“雙搶”掙工分,一個假期下來,往往能拿到700多工分。這些都為她以后在上海灘艱難的創業中經風沐雨、摸爬滾打奠定了基礎。
一路走來,她經歷了許多曲折和磨難、面對更多的困難和挑戰,但她始終堅守自強、自立和自愛的信念,永不言敗,秉承“誠實是本,誠信是金”的操守,矢志不渝。她把人品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不管順風順水還是身處逆境,也不論是深交知己還是素昧平生,她都始終信守一個“誠”字,言而有信,行而至誠。她誠信從業,信守合同,一諾千金,以誠信擴大自己的客戶群體,擴展自己的業務范圍,取信于合作伙伴。凡與她共事者,都和她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凡是她的顧客,都能享受到真誠溫馨的服務。當年創辦展覽展會公司時,她有一個親密合作者,后來因公司內部出了問題,醞釀已久的構思方案被人竊取,沈莉認為錢財可以輸,友誼不能輸,后來毅然放棄了這個行業,把公司留給了那位朋友,至今她們還保持著姐妹般的感情。在租賃事務中,沈莉從來不拖欠租金,在租戶中誠信度每每排在首位。有一次因有急事,人不在上海,到了交房租的時候人趕不回來,遂打電話給房東,要求緩幾天交。房東滿口答應:“你的事就是遲兩個月交也沒問題!”對她的信任溢于言表。
她誠懇待人,謙和熱情,平易近人,善解人意,厚待員工,崇尚人性化管理,傾心培育團隊精神,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平時,她總是和員工友好相處,對員工關心體貼,愛護有加,她常說:我不允許員工被人欺負、不受尊重。公司有了大小事,多和員工溝通,注意傾聽他們的意見和訴求,就連中秋節發月餅方案這樣的小事也征求員工的意見。前面提到的曾幫助她一起經營建材的伙計季守方,始終得到她的器重和信任,連鑰匙也交給他保管,把他培養成一名得力助手,后來建材店不開了,她還一直關注他的成長,為他的事業發展指點迷津,在資金、項目上提供有力的支持,兩人成了莫逆之交,堪稱主雇關系的典范。“栽好了梧桐樹,引來了金鳳凰”,沈莉的誠懇待人,使她的企業極具凝聚力和吸引力,慕名而來者有之、戀戀不舍者有之、竭心盡力者有之、感恩圖報者有之。她門下博碩公司的現任經理是位上海人,頗有才干,他就是仰慕大名,毛遂自薦,當了經理的。如今他恪盡職守,責任心極強,把公司管理得有條不紊,經常雙休日還主動到辦公室處理業務。對于沈總給他發的防暑費,他心存感激,發自內心地說:是不是太多了!
她誠心助人,甘于奉獻,熱心社會公益事業,她總是懷著一顆善良悲憫之心,去幫助需要幫助的同志。她常說:構建和諧社會,幫助弱勢群體,是每一位成功人士的社會責任。平時,家鄉修路建橋、扶貧濟困、愛心助學、救災重建,她總是慷慨解囊,不落人后。當上縣政協委員后,她更是多了一份社會責任感,更加關注社會民生。2005年政協發起成立“浦城縣愛心助殘促進會”,沈莉在其中擔任重要角色,如今,她每年都籌募一筆資金,資助考上大學的殘疾家庭子女就讀,認真踐行她回報社會的諾言。她努力履行政協委員的職責,積極為改革開放和建設事業,為民生大計建言獻策。她先后撰寫了“改善金融服務,支持創業發展”、“引進工業項目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政府要為村干部解決養老之憂”等議案,其中許多意見和建議引起有關領導重視,并被決策部門所采納。
溫馨的家庭
生意場上,沈莉是一個雷厲風行的女能人,而在生活中,她是一個有著高雅情趣、追求高品味生活的時尚達人。她崇尚“努力工作,盡情享受”,常說:在辛勤工作之余,要用高質量的生活來回報自己的付出。她用膽略、才情去主宰事業,也用智慧、溫情去經營家庭。在溫馨幸福的家庭中,她是一位好妻子、好母親、好媳婦。丈夫對她事業全力支持、默契配合;兒子是個青年才俊,去年成家立業,在生意場上已能獨擋一面,肩挑重任。今年在寶山區與親朋好友一起創辦一處面積約8000平方米的建材市場,招商工作已初戰告捷;兒媳是位乖巧、孝順,稱心如意的“小管家”;女兒正在上大學;保姆也被她視為家中一員,親密無間,稱贊有加。沈莉和我們說,去年她家中有兩年喜事:一是娶了個好媳婦,二是找了個好保姆。說起她家和諧的婆媳關系,真是令人稱道。首先是她自己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以好品德、好作風教育和影響子媳;其次是對媳婦充分信賴、放權,把家庭管家理財的擔子交給媳婦;家中大事小情開誠布公,多和晚輩溝通,經常和媳婦在一起散步、交心,尊重她們的意愿;三是對媳婦體貼、關愛,小夫妻辯嘴,多批評兒子。平時總是鼓勵媳婦參加各種學習進修。媳婦對婆婆也十分尊重,極盡孝道,對婆婆的良苦用心心領神會,把家庭內務管理得井井有條,就連家中每人的常用品她都記得給大家采購備齊。
沈莉對生活總是保持著樂觀向上的心境,在繁忙的商務活動之外,她把業余生活安排得豐富多彩,健身、游泳、閱讀、旅游是她喜歡的休閑方式。除了必不可少的應酬和交際活動外,她盡量安排回家吃晚飯,而周末,她至少有一天時間留給家人,一起享受天倫之樂。每天晚飯后,她要和家人繞著小區散步三圈以上,一有空她就去會所參加健身活動和游泳,往往一游就是八個來回。每年她都安排一兩次外出旅行,和家人或好友一起游歷祖國的名山大川,或遠涉重洋,領略異域風情。今年“三八”期間,她帶領商會17位女會員到海南,進行了一次浪漫之旅,并由此促成了每月一次的“三八團”聚會,聯絡了感情,活躍了商會活動。她還擅長寫作,有著很好的文字功底,學生時期作文曾獲過大獎。閑來抒懷言志、字斟句酌,也是一種享受。作為商會副會長的她十分關心商會會刊《上海浦商》的成長,百忙之中,還親自動手,先后為刊物撰寫兩篇稿件,并贏來一片掌聲,充分顯露出她的文學才華。
不懈的追求十多年來,沈莉在茫茫商海中追風逐浪,勇立潮頭,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可謂功成名就。然而她是個奮斗不息、永不滿足的強者。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到現在為止,我還沒有做得滿意的事業。她還在不斷地完善自我,不懈的追求,不停地沖刺,向更高的目標攀登。為此,她始終不忘為自己“充電”,盡管商務倥傯,她從不間斷自身學識和素質的提高,她先從電腦應用、英語基礎、立信財務等開始,后報名攻讀上海交大商學院、復旦商學院EMBA、工商管理等主要課程,參加CEO總裁班、商界領袖班、房地產班等的學習進修,如饑似渴、孜孜不倦地在知識的海洋中,汲取與市場經濟、企業管理有關的各種養分,拓寬了視野、充實提升了自己,得以在更高層面上駕馭事業的發展。去年底以來,浦城上海商會一直在為會員搭建經濟平臺、成立“私募基金”組織而努力,沈莉作為副會長,積極參與了籌建的各項工作,成為這個組織投資決策委員會的七成員之一,在為廣大會員服務方面發揮著更大的作用。
今年6月,沈莉迎來了她入生道路上又一個嶄新的起點,根據她本人志愿和一貫表現,黨組織鄭重批準她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實現了她多年來追求和奮斗的理想。7月1日,在中國共產黨誕生地——嘉興南湖舉行的入黨宣誓儀式上,在黨史紀念館的留言簿上,她代表21位新黨員表達了永遠跟黨走、為黨的事業奮斗終身的誓言。在黨組織的熏陶、教育下,她一定能更加成熟,更快成長,腳踏實地,穩步前行,這朵綻放在商海的玫瑰一定會散發出更加沁人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