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劇《馬可·波羅》劇照 不懂星座,但他知道自己是巨蟹座。這個巨蟹座“男生”,有著鮮明的巨蟹座性格:熱情、有耐心、平易近人。他和第一次見面的記者像老朋友一樣聊天;他很配合地回答已經被問過無數次的問題,并會笑著稱“習慣了”;說到某個舞段的音樂,他會順帶哼唱出來。由他任總編導的國家大劇院首部原創舞劇《馬可·波羅》即將于9月21日開啟第二輪演出,在接受采訪的間隙,他拿著筆低頭在一張紙上龍飛鳳舞,幾分鐘就為《馬可·波羅》設計了一款新的宣傳海報。
“這個舞劇一定要到意大利去!” 繼去年在國家大劇院演出第一輪后,舞劇《馬可·波羅》將于今年9月21日至24日再登國家大劇院,進行第二輪的4場演出。陳維亞說“這種方式很好”,因為“我們國家近幾十年有大量的舞劇做完就完了”。讓他更欣慰的是,“國家大劇院支持我們根據首輪演出的情況,針對一些問題作出修改”,這也使今年的《馬可·波羅》和去年有很大的區別。
像回答一道有理有據又需要舉例的論述題,陳維亞不惜花費很多時間講述這部舞劇今年具體修改了哪些地方。比如,相比下半場第三、四幕很集中激烈的戲劇矛盾沖突,上半場第一、二幕的節奏顯得過于平緩,所以這次要強化上半場特別是第二幕的戲劇沖突,“這樣就能和下半場的情緒接上了”。再如,第一輪演出時,觀眾對其中的一個舞段——體現意大利文化的“面具舞”反響比較好,今年的修改會讓其舞蹈性更強,“我們的目標是這段舞蹈以后可以單獨拿出來演”。
此外,對一些體現中國元素的有意思的舞段,如馬可·波羅學吃面條和活字印刷等幾段舞蹈,都會進一步強化,對一些場景的表現也將做大的改動!叭缭瓉淼谝荒灰婚_場,當馬可·波羅長途跋涉到了元大都時,他面前的大幕拉開,顯出輝煌的大殿,一排排舞者邁著呆板的步伐從后面往前走。這次大幕拉開后,是熙熙攘攘的皇宮前大廳,整個舞臺動了起來,讓觀眾感覺到當年元大都上朝時的恢宏場景。”陳維亞說。
“這個舞劇一定要到意大利去!”陳維亞表示,“意大利會歡迎這部劇的,因為講的是他們的事情,又是中國的文化,還是中意兩國藝術家合作完成的!彼@然并不滿足于這部劇僅在北京演出幾輪,“走出國門”是他在創作之初就考慮到的,“我們為什么把中國的針灸、筷子、活字印刷放進去?就是因為它不僅僅是給中國觀眾看的。當初創作的時候,我們就開玩笑說要把觀眾設定為高鼻子藍眼睛的意大利人,設想他們會怎么看待這部戲。”
面對中國舞劇很少“走出去”的現狀,陳維亞把《馬可·波羅》帶到世界的愿望既真切又迫切,“這部劇講的是愛情、戰爭、和平,觀眾不費力就能理解,外國人能看得懂,這是一部不需要說明書解釋的舞劇,也是能在全世界任何大劇院無障礙演出的舞劇。只有真正在全世界演出了,我們才能說中國舞劇走向了世界。”
舞劇并非拒人于千里之外 作為一種以舞蹈為主要表達手段的舞臺藝術,舞劇在絕大多數人的印象里似乎一貫以高雅、嚴肅的面目示人,和“人間煙火”保持相當的距離。而“舞蹈藝術長于抒情短于敘事”的既定觀點,也使得大家理所當然地認為講故事是舞劇的弱項。然而在陳維亞看來,一切恰恰相反。
“我從不認為舞劇是陽春白雪、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彼f,“老百姓本身并不偏愛某種藝術形式,凡是好的、能看得懂的,他們都能接受。沒有觀眾天生愛看小劇場話劇,或者天生愛看舞劇!
2001年,他創作的第一部舞劇《大夢敦煌》,在10年間已經演出了1000場,“一直在演,而且大部分時間是在中小城市演。你能說是觀眾突然愛看舞劇了嗎?不是。關鍵是你的故事要打動他們!
由此,他提出了舞劇創作者的姿態問題。“不要硬裝高雅,要從老百姓的角度、把自己當做普通人去創作!蓖瑫r也要學會運用制作手段,“比如選擇有意思的情節,讓觀眾覺得有趣。”
舞劇的敘事是弱項?這在陳維亞看來,也是不成立的,甚至是相反!坝袝r候舞劇通過形體闡釋的東西和交流的情感,用語言未必能說得如此清楚和完整。”在他看來,舞蹈的魅力也正在于此,“用它來敘事是很難,但只要你做得好,它比對白還精彩!彼2009年執導的舞劇《周璇》為例:“里面有一段周璇在舞場上必須應付各色人等的戲,既要敷衍應酬外人,又要顧及丈夫。這看起來很難表現,我們用了很強悍的探戈,通過這種舞蹈的調度,讓觀眾看得很過癮,覺得這表現的就是上海灘!
做舞劇要放下架子 從2001年的《大夢敦煌》,到如今的《馬可·波羅》,在這中間的10年光陰里,陳維亞導演了多部舞劇,包括《情天恨海圓明園》《碧海絲路》《綠地》《神曲》《秦始皇》等10多部。如今他回過頭再看10年前創作《大夢敦煌》的自己,不免感慨當初“初生牛犢不怕虎”,因為“越做到后來,會發現越難做”。他以一個創作者的身份回顧這10年:“經歷了風風雨雨,吃過虧,長了見識,開了眼界,但有一點始終沒變也永遠不會變,那就是下大力氣去塑造真誠的、真摯的、真實的藝術形象。”
對中國舞劇的發展,他這樣評價,“舞劇在中國很年輕”、“中國是舞劇的高產國”、“發展道路很艱難”、“長演不衰的不多”。這些沒有詳細展開的碎片化描述,卻更加真實地展示了一個舞劇創作者的糾結、探索以及期待。
“中國的舞劇現在需要從數量往質量上走!标惥S亞說,“要永遠把質量放在第一位!贝送猓J為不是所有題材都適合做成舞劇,因此要認真選擇舞劇的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