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新聞網11月21日訊(記者 郭輝)“今天是世界問候日,你問候了沒有?”世界問候日的到來在網上迅速成為網友熱聊的話題。網絡上“熱”,但不見得現實中也“熱”,在網上可以和陌生的網友打招呼問候,但在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卻總是和認識卻不熟知的鄰居擦肩而過。有網友評論:世界問候日,網絡上的火熱遠比現實中的冷漠有氛圍的多。
今天是第39個世界問候日,一句句對父母、對朋友的問候在網上將這個節日“堆積”的火熱,“一個溫馨的節日,我們需要做得很簡單,一個電話、一個短信、一句留言就會把快樂帶給整個世界。”網友“行云”這樣說。
網絡上火熱,現實中卻并不是如此,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問候日”在現實中的氛圍遠遠沒有網絡上“熱乎”,相反極少有采訪對象表示把在網上對這個節日的熱情帶到了現實當中。
幾個在濟南打工的“濟漂”們稱,打開電腦人和人之間仿佛距離格外近,但下班回家就總是把自己關在家里,經常擦肩的鄰居也沒幾個打招呼的。“在網上和陌生人都可以打招呼問候一下,但是和身邊的不是很熟悉的鄰居就不行。知道今天是世界問候日,刻意的想去打個招呼卻還是沒做到。”在濟南打工的王凱說。
“有時候覺得網絡和現實中很不一樣,大家能在網上很自然的聊到一塊,但是在現實中卻很少有人愿意開這個口,這也是問候日在網上火熱在我們身邊冷清的原因。”同樣一個人租房的陳鑫這樣認為。
有網友呼吁,在人們的心里每天都應該是問候日,而這個問候并不僅僅只在網上,和從未溝通過的鄰居交談幾句才會讓自己真正感受到這個節日的意義。“網絡拉近了遠在天邊的人卻也同時疏遠了近在咫尺的人,這和‘問候日’的初衷是相背離的,我們應試著在生活中和別人貼近,更真實的拉近人和人的感情。”網友“小泉叮當”說。
附:關于“世界問候日”
1973年11月21日,為促進埃及和以色列之間的和平,澳大利亞姆可馬克與米切爾兄弟兩人,自費印刷了大量有關問候的宣傳材料寄給世界各國政府首腦及世界知名人士,向他們闡述設立世界問候信的重要意義,擴大世界問候日的影響,第一個世界問候日誕生了。
38年過去了,“世界問候日”的宗旨也由最初的通過寄發問候信,呼吁和勸告有關領導人放棄軍事手段,以和平方式解決分歧,呼吁世界名流為促進世界和平發揮作用,發展成為以促進人類相親相愛為主題。
現在已有146個國家響應“世界問候日”,成為一個全世界祈禱和平的節日。聯合國還曾經發行過一套“世界問候日”郵票,希望人們借助信件傳遞友愛,給每個人都帶去一片好心情。
每個人都可以分享這個溫馨的節日,而要做的只是向每個人發出問候,這代表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對維護世界和平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問候日已經成為普通人之間互發問候,在不同種族不同文化層進理解,促進感情的一個重要節日!
消息來源:山東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