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對地震、山體滑坡、泥石流等突發性地質災害,家住濟南師范小區的66歲老人張福禎和他年僅7歲的孫子張春陽聯合發明了兩種報警器——— 一種是“地震報警器”,另一種是“山體滑坡和泥石流報警器”。如今,這兩個發明已向國家專利局申請發明專利及實用新型專利,目前正在公示階段。
祖孫倆說,他們最大的心愿,是想把發明成果轉化為現實應用,幫助更多的人躲開地質災害。
現場演示:玩具槍里暗藏玄機
一塊小小的磁鐵垂懸在一把玩具槍上,經過改裝的玩具槍暗藏玄機,一旦受外力牽引、磁鐵發生水平移動,玩具槍內的報警裝置就會發出尖銳的警報聲。24日,在師范小區的家里,張福禎向記者演示了他們的地震報警器。
張福禎介紹,這種地震報警器可發出聲光報警,內部主要組件包括感應裝置和報警電路。張福禎告訴記者,他們發明的地震報警器可持續發光,如果夜晚遇到突發性地震,可為被困人員照明,并且持續鳴響,以引起救援人員的注意。
發明緣起:災區慘狀使人落淚
張福禎說,發明地震報警器的靈感,來自小孫子張春陽。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張春陽問爺爺:“如果能發明一種報警器,會不會對震區的人們有幫助?”而玉樹地震,更是堅定了祖孫倆的想法。張福禎退休前從事機電工作,他開始思考是否可利用電磁原理來制作報警器。
剛上小學的張春陽,隨手拿出了自己的一把玩具槍,提示爺爺,“這把玩具槍能不能派上用場?”張福禎將玩具槍拆開,發現內部很多原件可使用,便開始行動起來。
繼續鉆研:嘗試泥石流報警器
舟曲泥石流災害發生后,張春陽又有了一個新的想法,既然他們研制出“地震警報器”,那是否也能為山體滑坡和泥石流提供警報呢?“爺爺你看!這些碉堡周圍的電線,是不是能在咱的發明里,派上用場?”一次,張春陽看著抗日影片,突然對“鬼子”碉堡周圍密密麻麻的電網產生了濃厚興趣。祖孫倆說干就干,又開始一起琢磨起另一種警報器來。
張福禎向記者介紹,由于這種“山體滑坡和泥石流警報器”,主要適用于災害性山體,所以現在還處于“紙上談兵”的階段,但老張還是把圖紙詳細描摹出來,并提出了獨特的構想。
這一報警系統含有三級警報線路,每一級線路分別安裝在可能發生山體滑坡和泥石流的地段。警報器應該安裝在有人看守的值班室內,中間有導線連接。當災難發生時,首先是一級報警線路被破壞、電路中斷,此時報警器報警。依次二三級警報分別報警,這時值班人員根據不同的音響和燈光判斷不同的險情,采取不同的防災措施。
(來源:濟南時報 責任編輯:楊平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