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元慧是兗礦集團興隆莊煤礦通防隊一名普通的班長。自1987年參加工作以來就一直從事安全儀器維修,她的崗位在井口,這讓她始終認為自己與礦工是緊緊聯系在一起的。
今年已經走過而立之年的周元慧,外表樸素干練,待人平和從容。提起她在自救器室20多年的工作時光,她說自己最大的收獲是和班組41名姐妹的情誼,最大的欣慰是沒有一臺儀器儀表在井下“失靈”過,最大的快樂是看到礦工來交儀器儀表時的微笑,最深的歉疚是委屈了丈夫和女兒。
周元慧至今還清晰地記得,她到自救器室第一天時,師傅跟她說過的話:要成為一名出色的儀器維修工,不僅要有吃苦的精神,精湛的維修技術,更要把礦工兄弟的生命安全當做自己的安全。
1998年,周元慧憑借自己的聰慧好學和優異的維修技術,被推選為自救器室班長。面對年齡和文化層次都參差不齊的41名姐妹,周元慧下定決心要把這支隊伍帶出個樣子來。她和姐妹們一起報考自學,她和13名女工先后取得了大專文憑,而且她本人還在山東省計算機技能大賽中獲得高級工證書。利用業余時間,她組織大家開展QC課題攻關,在維修工序中引進并實踐先進的技術和工藝,創出了送檢儀器零返修、維修質量零投訴、化驗數據零誤差的好成績,受到公司和相關專業部門的高度評價。
安全儀器是礦工生命的“保護神”。擔負著礦井4800臺自救器和1000多臺安全儀器儀表日常維修保養任務,周元慧從不敢有一絲懈怠,像呵護自己的孩子一樣精心“照料”。因為,如果有一臺儀器在井下失靈,那很可能使礦工喪失最佳的逃生機會,甚至導致生命的消失。于是,周元慧常常是忙于班上的“孩子”,而忽視了家中的孩子。去年冬天的一個晚上,當周元慧處理完儀器故障回到家時,看見飯桌上擺著一個蛋糕,還有一盤磁帶,磁帶下面有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媽媽,今天是您的生日,女兒多想給您切一塊蛋糕,說一聲祝您生日快樂呀!可是盼了一晚上,也沒有盼來您的身影。我知道你們班上忙,想打個電話都怕影響了您,我自己回學校了,您別擔心。媽媽,我錄了一首歌,是《燭光里的媽媽》,我自己唱的,您回來的時候聽一聽……”當周元慧聽著上高中的女兒那深情又理解的歌聲時,禁不住眼里淚花點點。
在井口發放儀器時間長了,周元慧和她的姐妹們還自發養成了一個習慣,對每一個來領儀器的礦工,都注意一下他們的情緒,及時消除任何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一次,周元慧見一礦工無精打采地來領儀器,情緒看上去很低落。她便像聊家常一樣同這名礦工聊起來,得知這名礦工的父親正生病住院,他既要照顧父親,又不能耽誤上班。她立即把這一情況反饋到該礦工所在的區隊,區隊很快安排人員幫助他照料病人,解除他的后顧之憂。
今年,為打造井口安全儀器發放“文明示范崗”,周元慧發動姐妹們開展了“星級員工”文明競賽活動,分別從職業道德、行為規范、文明素養等方面,采取由區隊評議、班組員工互評、礦工打分的綜合評定方案,每月選樹五名星級員工,除給以100至300元不等的物質獎勵外,還推薦到礦上參選“十佳金牌員工”榮譽,使小小的儀器發放窗口成為礦工關注的“焦點”,安全和諧便由窗口傳遞,一直傳遞到每一名礦工的心窩里。
辛勤的耕耘換來驕人的果實。她帶領的班組先后獲得山東煤炭系統“巾幗示范崗”和兗礦集團公司“標兵崗”、“十佳班組”等多項榮譽,周元慧也多次被評為山東省“優秀團支部書記”、兗礦集團公司“優秀巾幗標兵”、“優秀共產黨員”,去年被授予濟寧市“五一巾幗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