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善舉點亮道德之光
——“山東好人—每周之星”推薦評選活動綜述
在我們身邊,有這樣一些“平民道德英雄”,他們以自己的“凡人善舉”,凝聚起滌蕩人心的道德力量,接力傳承著雷鋒精神,傳播著引人向善的正能量。他們就是“山東好人”群體。
“草根明星”
凝聚起社會正氣
棲霞市桃村鎮前埠村村民孫茂文,用百萬養老金托起鄉村孩子求學的夢想;泰安市中心血站職工米西銀,18年無償獻血超過3萬毫升,被稱為“活血庫”;92001部隊987艇戰士于曉軍,四次冒死到沼氣彌漫的古力井救人,事后卻默默離開;棗莊市嶧城區古邵鎮三義莊村的李中朵,多年照顧癱瘓在床的公公,書寫了久病床前有孝媳的感人故事;禹城市委離休干部張星南,30年向公益事業、災區、貧困學生累計捐款20多萬元,去世后遺體無償捐獻給醫學事業……
“山東好人—每周之星”推薦評選活動自去年3月啟動以來,共555人入選“山東好人”榜,43人當選“每周之星”。
他們是百姓推薦、層層評選出來的“草根道德明星”,有的是早已退休的耄耋老人,有的是剛剛踏入社會的“80”后甚至“90”后……他們都是普普通通的人,默默無聞地工作著學習著生活著,堅守著道德標準、涵養著道德情操,以點點滴滴的積累,持之以恒的追求,成就了平凡中的偉大,匯聚了不尋常的道德力量,凝聚起弘揚社會正氣的中堅力量。
“山東好人”迸發榜樣力量
“山東好人”獻血冠軍林慶華摔傷脊椎、面臨困境,日照市民10天捐款3.8萬余元,愛心志愿者24小時輪流陪護,目前日照共有20余萬人自覺注冊加入學雷鋒志愿者隊伍,達全市總人口的十分之一。
“道德榜樣能夠激勵或鼓舞人們模仿道德榜樣的行為,從而去做符合道德規范的事情。”山東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王志東認為,道德模范對于公民道德素質的養成具有重要的引領和示范帶動作用。
“你們是齊魯大地上的閃光之星,我們以你們為驕傲!”“先做人,后做事;學好人,做好人。”活動開展以來,大眾網、齊魯網、山東文明網上的網民發帖、跟貼、留言非常踴躍,大家紛紛表達從身邊小事做起,向“好人”學習的意愿。
目前,“一個人帶動一群人、一群好人影響一座城市”正在成為現實。泗水縣通過尋訪和宣傳“身邊好人”,打造“好人一條街”,不斷放大好人效應。泰安建立“好人人才庫”,全方位發現和推薦“好人”……齊魯大地儼然成為“山東好人”層出不窮的沃土。
常態機制打造“美德山東”
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孫守剛指出,要將“山東好人—每周之星”推薦評選活動打造成我省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積極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優秀品牌。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兼省文明辦主任劉寶蒞認為,在長期道德建設工作中,載體和品牌建設一直是短板,該活動是我省公民道德建設的一個創新之舉,恰恰是道德建設常態化的有效載體和平臺,能有效彌補道德建設的“空檔”。
去年3月活動啟動以來,我省成立了活動組委會、辦公室和專家評審組,初步建立了省、市、縣、鄉、村五級推薦“山東好人”、評選“每周之星”、評選全省道德模范、推薦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的工作流程,形成了道德模范選樹梯次推進的常態化機制。
據省文明辦副主任宮松章介紹,該活動將繼續深入開展。在各地通過設立好人廣場、好人一條街、“凡人善舉”宣傳欄,舉辦“山東好人”攝影展等形式,營造濃厚的社會氛圍。還將以“每周之星”事跡為基本素材拍攝微電影,作為“道德講堂”的影像教材。適時組織“道德模范專場報告會”,開展道德模范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農村、進社區、進軍營巡講。還要同山東社科院聯合開展理論研究,進一步探討道德模范選樹規律,塑造“美德山東”品牌。(轉載于大眾日報2013-3-1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