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心連心 幫扶實打實
郯城五個村在省政協派駐第一書記幫扶下發生可喜變化
 |
第一書記徐平(左)與困難戶王德安交談。王德安老兩口生活無依無靠,家里的房子山墻倒塌,徐平積極協調幫助修復。 |
4月15日,省政協辦公廳派出由五位干部組成的第一書記工作組,赴郯城縣泉源鄉,幫扶泉源頭新村、泉東村、李五湖村、西五湖村和大馬莊村。7個月來,郭愛忠、張新、王磊、劉兵和徐平五位第一書記吃住在村里、扎根在鄉間,強黨建、抓扶貧,給當地鄉親的生活帶來了實實在在的變化。
“你看這路修得多好,在村里生活了一輩子,沒想到能夠走上這么好的路。”李五湖村80歲的村民李景新指著腳下硬化得平整漂亮的道路說。李五湖村位于泉源鄉駐地以南3公里處,56歲的徐平用一個月走訪完全部232家農戶,吃透村情民意,制定了要發展先抓班子建設的思路,把大家特別是黨員的積極性給調動起來了,如今李五湖村上下擰成一股繩搞發展,村容村貌發生了很大變化。
五位第一書記上任以來,都把抓黨建、抓班子放在首位,五個村先后召開了30多次黨員大會,70多次村兩委會議,并以建黨91周年為契機集中開展了有聲有色的活動。
第一書記們明白,只有解決群眾的急事難事,才能讓大家感受到黨的溫暖,進而激發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王磊任職的西五湖村,生活最困難的是一五保戶老夫妻。王磊到村后多次到老人家看望,并安排他們參加今年的低保和困難戶申請,逐漸取得了老人的信任和好感。有一次,夫婦倆為沒錢看病正犯難,王磊聽說后當即拿出500元幫助他們暫時渡過難關。“沒想到他們竟突然跪地,含淚感謝共產黨沒有忘了他們,這件事給我很深觸動,我們不僅代表個人,還代表黨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
為使第一書記盡快融入幫扶工作,省政協各級領導高度重視,從規章制度、資金經費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和堅決保障,五位第一書記為村里辦了一件件好事實事。5月下旬,省政協辦公廳向5個村捐贈了五臺小麥玉米聯合收割機,幫助村里解決小麥玉米收割難的問題;6月中旬,省政協有關部門向村民捐贈價值11萬多元的藥品,免費解決群眾的日常用藥問題;積極與省扶貧辦協調“中央彩票公益金扶持沂蒙革命老區扶貧項目”,兩年投入1800萬元解決村莊生產路的硬化;爭取的中國科協“科普惠民示范基地”獎勵項目資金15萬元已經到位;爭取120萬元資金,解決100戶農村危房改造問題;爭取100萬元小型農田水利專項資金,解決村里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問題;爭取省移動公司10萬元資金支持,加強五個村平安建設;目前正在為每個村協調環境綜合整治資金30萬元。(轉載于大眾日報2012-11-27 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