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遠親不如近鄰。大過年的,我這病多虧了俊勝才沒耽誤啊。”長清區萬德鎮北馬套村70歲的空巢老人段德臣一說起來就激動。今年春節,他兩個兒子因生意上的事沒回家過年。年初三晚上,段德臣突發心臟病,是該村蘭俊勝等“五星級文明戶”自發組建的“鄰里守望”服務站及時把老人送到了醫院。
鄰里互助、一對一結對子,每周到老人家里打掃衛生、買東西,幫助孩子輔導作業、嘮家常,以“五星級文明戶”為骨干的“鄰里守望”服務站,目前已遍布萬德鎮75個行政村,讓2299名留守兒童感受到家的溫暖,726名空巢老人享受到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
“目前長清區1.78萬個五星級文明戶家庭傳遞著‘守法、誠信、有禮、互助’的正能量,在潛移默化中改善鄉風文明,積蓄道德力量。”長清區委書記王京文告訴記者,星級文明戶評選活動作為“厚德長清”建設總抓手,是創新農村社會管理的新探索。
針對日益凸顯的農村“空心化”現象,長清區自去年2月以來,在轄區10個街鎮、623個行政村啟動了以爭創“遵紀守法星、勤勞致富星、團結和睦星、文明風尚星、衛生整潔星”為內容的星級文明戶創建評選。“年初初評、年中復評,能上能下、動態管理”,激發了群眾的參與熱情。
星多星少不一樣,有星沒星大不同。“俺家這五顆星,可都是大伙實打實評出來的。”孟濤得意地指著自家的“五星級文明戶”牌匾說。由于“星級文明戶”在土地流轉、資金擔保等方面享受優惠政策,作為苗木經濟人的孟濤訂單不斷,帶動100多戶村民發家致富。總共600余戶的西李村,去年生產收入超過9000萬元,人均純收入增速超過20%。
通過“遵紀守法星”評選,長清區2013年信訪案件同比下降37.8%;“勤勞致富星”評選使全區涌現出一大批“土專家”“農秀才”;“團結和睦星”使尊敬老人、孝敬父母、老有所依、老有所樂在長清蔚然成風,贍養糾紛事件比評選前下降80%。長清區榮獲全國美德在農家示范點、全國文化工作先進區和省級文明區。(轉載于大眾日報2014-4-14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