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天培,天津意鑫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山東大學78級光學系校友。山大校友企業家俱樂部聯系到他為他做專訪的那天,從天津一路而來的王天培,在一個濟南朋友的辦公室,一身便裝,笑聲連連。他說自己性格開朗、樂觀,但走進王天培,才發現他朗朗笑聲的背后是他不凡的人生經歷、從商心得——
他的公司帶有神秘色彩,多年來一直為我國的軍工企業尋找、進口集成電路,經天津意鑫豐電子科技公司進口的器件常常應用于打造國防軍事的要害環節。
他的人生和從商之路同樣帶有奇異的色彩:最早在山大讀書時候,王天培求知刻苦、嚴謹,夢想著一生從事科學研究之路,但如今人到中年的他,卻在天津商界小有名氣;后來在商界,別人經商唯利是瞻,有一點兒盈利機會就敢放手去闖,但他的行當沒有100%的把握,不會輕易攬活兒;在未來,別人經商都希望自己的行業前景廣闊,但他卻坦言自己行業的前景越暗淡,他反而越自豪……
站在軍工企業身后,從山大走出的王天培,人生與事業軌跡劃過一抹神秘而奇異的軌跡。
投身商海的科研員
1978年,中國恢復高考后第一年全國統考,王天培考入當時名聲赫赫的山東大學,進入光學系這個前端科技研究系所學習。在王天培的回憶里,山大的四年完全屬于學習和科研,“沒什么別的事兒,就是宿舍、教室、食堂三點一線”是他經典的生活和學習狀態,他把自己淹沒在整所學校那濃濃的學習氛圍中。那時候,他夢想著一生在研究機構或者國企的研發部門搞一輩子科研。
大學畢業,他如愿到天津市科委工作,進行激光技術的研究,特別是應用于工業切割、熱處理的超大功率激光器的研究,后來他又進入科委下屬的技術貿易公司工作。喜歡科研的王天培,不滿足于激光研究,由于當時國家對集成電路的需求漸增,所以他白天上班,晚上自己便找來集成電路的資料研習。如今的王天培連稱自己也沒想到正是當年集成電路的知識積累,給自己的人生開辟了一條新路,也為以后的事業幫上大忙。
在科研事業單位工作雖然符合王天培最初志向,但時間久了,他漸漸感到事業單位氛圍的弊端:氣氛壓抑不自由,人際關系復雜,分配機制不健全。他坦言地方性科研機構由于條件不足而不易留住人才,比如參加學術會議都很難解決經費。
隨著經濟大潮的涌進,90年代中期,他所在的科委下屬企業由于種種原因解散,這成了他人生中的轉折。
憑借多年在科委下屬企業工作積攢的經驗、客戶源、專業知識、關系網絡,1997年當年的科研員王天培創辦了如今這家天津意鑫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從此揖別科研路,走向商海。
“不是什么錢都賺的”
王天培所創辦的公司主要為軍工企業尋找、進口集成電路,他坦言自己經商和別人不同,與“利”擺在同等位置的還有“責任”。軍工企業的產品關系到國家安全和民族利益,他絕不能像清朝末年那些唯利是圖的商人,不顧民族危亡,將填充著沙子而不是火藥的炮彈賣給前線水師部隊。他說自己不能做一個國家的“罪人”。
“不是什么錢都能賺的,要做就要做好”是王天培經常說的話,為了避免國家和自己的損失,沒有十足的把握,他不會輕易冒進。他說現今市面上假冒的集成電路太多,從外包裝上根本分辨不出,甚至連激光防偽標簽都完全可以以假亂真,因為偽造商花10萬元就可以買得一臺激光打印機器。而在進貨的時候,多是在香港或南方等地提貨,他又很難將重型機器搬到取貨現場安裝檢驗。
集成電路的種類有太多種,劃分很細,他從不廣泛撒網、盲目涉足、敷衍了事。“比如電腦CPU也是集成電路的一個類型,但是我從來就沒買賣過。”
他說自己創業最艱難的時候是2001年左右,由于西方國家有意緊縮向我國的集成電路出口,將許多用于軍事的精密集成電路收回并銷毀,導致貨源短缺,這樣的情況一則使得王天培很難完成客戶的訂購需求,二則許多類似的公司都在尋找貨源,加劇了這一行當的競爭。那時由于網絡不發達,他要頻繁的親自到香港通過關系網尋找貨源;即便是得知香港有貨源,為了保證向軍工企業的交貨時間,他也要親自去提貨,因為那時物流業尚不發達,空運也要幾天。“那段時間主觀上不是為賺錢了,所有的尋找都是為了自己在行業中的生存,也為了我國國防軍事的堅挺。”
未來的困境與自豪
為了規避依賴進口集成電路帶來的不確定性,我國這一領域的研發技術逐漸加強,集成電路的國產化進程漸漸加快,在未來,像王天培這樣從事這一領域進口貿易的企業面臨生存空間縮小的問題。
“等到中國在集成電路這一領域的技術領先了,我多年經營的進口買賣是做不成了,那時就得另辟出路,比如給中國生產商做代理、服務,成為‘中國鏈’上的一環,那將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不過,雖然那時錢可能賺不太多,但是,作為中國人,我有自豪感!”王天培說自己干這行許多年,其實一直在心底也期待著為中國人代理、賺西方人錢的那一天,那象征著中國終將核心技術掌握在手中,象征著一個國家的堅不可摧。
采訪中,王天培言談中并沒有過多的把自己公司的經營、自己涉足的行業看做是“純商業問題”,“即便是拿我進口的外國器件裝到我們的潛艇上,我也自豪!”
王天培說自己開朗、樂觀的性格,可能和自己從事的行業有關,因為能常常給經營者帶來自豪感的行業,并不太多。
采訪快結束時,王天培和記者談到國慶六十年大閱兵,他無意中提到自己曾從一個朋友那里得知,在1999年國慶五十年閱兵儀式上,有一個尖端武器裝備上安裝的恰好是通過自己的尋找而進口的設備。“那一刻那個自豪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