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多川 男,1962年12月出生。1996年畢業于中國農業大學,獲理學博士學位。現為山東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菌物學會理事,中國農業生物技術學會農業微生物生物技術學會理事,山東植物病理學會理事長,《植物病理學報》編委。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山東省政協委員。主要從事真菌學和植物病理學研究。1、中國嗜熱真菌多樣性與分類(EMT 2003, MR 1997,菌物學報 2005 2007,菌物研究 2004 2005 2008);嗜熱真菌熱穩定酶的分離、純化、結晶、基因克隆與高效表達(MR 1997 2001,Extremophiles 2004, Mycologia 2008,EMT 2003, JGAM 2005, JAM 2007, AMB 2007,BBB 2007, WJMB 2007,生物工程學報2005,微生物學報2005 2006,菌物學報2004 2005 2006);從嗜熱真菌中分離到1種新的SR蛋白激酶基因,推測可能具有mRNA的裁剪功能,提出1個新的蛋白激酶組:SR蛋白激酶組(DNA Sequence 2007)。2、以菌寄生真菌與寄主真菌為體系,研究了它們之間相互作用的分子機制:從寄主真菌分離到2種凝集素、1種多糖、2種蛋白激酶基因,從菌寄生真菌中分離4種幾丁質酶和1種幾丁質酶基因(Mycopathologia 2005,JGAM 2004,植物病理學報 2003 2004 2005),它們可能參于菌寄生真菌與寄主真菌的相互作用。發現寄主真菌細胞壁多糖可誘導菌寄生真菌O.tenellum孢子萌發,這是真菌孢子萌發的一種新機制。3、利用REMI和ATMT技術,建立了真菌F.moniliforme 和A.alternata的遺傳轉化系統,克隆了它們的3種蛋白激酶基因,構建了基因缺失突變體并進行了功能分析。4、國際真菌學刊物Mycopathologia主編邀請申請人發表真菌幾丁質酶評述文章。根據基因結構特性,作者將真菌幾丁質酶分為3種類型(Mycopathologia 2006)。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國家863計劃2項,國際合作項目1項,農業部行業計劃子課題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