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利益無小事,件件關乎政府形象。政協用心用情用行動做好群眾工作,是政府的高參和助手。”日前,對膠州市政協開展的群眾工作,該市政府負責同志給予了高度評價。去年以來,膠州市政協把做好群眾工作作為履行職能的著力點,通過實際行動詮釋了履職為民的宗旨。
組合建言,真心為群眾鼓與呼
“政協為民建言,關鍵要建到點子上,參到關鍵處。要創新機制,提高質量,形成工作合力,推動問題解決。”圍繞這一思路,膠州市政協提出了“調研+提案+社情民意”的組合建言方式。
調研、提案、社情民意都是政協的基礎性工作,如何推陳出新、優勢互補,形成“聯合艦隊”?膠州市政協進行了積極探索。在建言內容上,堅持“大中小”相結合,圍繞多數群眾關注的重大問題開展調研,圍繞界別群眾關注的重要問題撰寫提案,圍繞部分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反映民意。在組織形式上,既挖掘內力,又借助外力,從選題、開展、論證、上報,全過程堅持省、青島、膠州三級委員聯動和市、鎮兩級政協組織聯動,邀請有關專家和職能部門負責同志參與。在反饋落實上,堅持高層推動,將建議直接報送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并根據領導批示意見,由政協各主席跟蹤督辦。
去年,通過組合建言方式報送的四份調研報告、12件重點提案和部分社情民意,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批示,100多條建議納入黨政決策程序。經有關部門辦理落實后,解決了一大批涉及群眾利益的問題。如針對《關于“城中村”改造情況的調研報告》提出的建議,膠州市政府決定兩年內對全市20個城中村進行改造,去年已成功啟動8個村,開工面積24萬多平方米,惠及近萬名群眾。針對《關于完善農村水利設施的提案》,膠州市水利局投資1555萬元完成4處農村集中供水工程,解決了64個村莊7.29萬人的吃水安全問題。
下鄉服務,把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
政協作為一個人才濟濟、智力薈萃的團體,如何才能更好地為群眾服務?帶著對這一問題的探尋,膠州市政協創造性地成立了政協專家為民服務和扶貧協調小組,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社會服務活動。協調小組由科技、醫療、文化、法律、扶貧5個巡回服務隊組成,主要為農民群眾和農村基層干部提供農業科技、醫療衛生、先進文化、法律法規等方面的指導和咨詢,引導廣大政協委員通過協調就業、扶貧、助學等一系列實質性幫扶活動,幫助弱勢群體解決實際困難。
近年來,這個特殊的組織已經成為膠州市政協的“公益大使”和“形象大使”,所到之處均受到當地群眾的熱烈歡迎。僅在去年,協調小組就開展“送健康到村鎮”、送文化和科技下鄉、送法進校等活動30多次,為群眾提供技術指導3000多人次,治病查體1500多人次,為5000多名師生講解了法律知識;為20多個困難村協調到位資金800多萬元,硬化道路8萬多平方米,栽植樹木8000多棵,新建水利設施5處。
參與慈善,讓特困家庭共享陽光雨露
最近,膠州群眾熱議著一件事:對患病住院的兩位特困群眾,政協機關和慈善總會的工作人員從獲知情況、全力準備,到趕往醫院、送去善款,僅歷時16小時。
2月22日晚7點,膠州政協機關和慈善總會工作人員通過電視節目,了解到青島401醫院和市立醫院各有一位來自膠州的重癥患者。這兩戶家庭非常困難,已無力支付高額的醫療費用,急需社會救助。
雖已過下班時間,但政協機關和慈善總會工作人員為救助特困家庭全力準備,整理材料、核實情況、提出意見、報告審批、籌備善款……救助前的工作全部準備完畢時,已是深夜12點。23日一早,工作人員又火速趕往病人所住的醫院,分別將5000元慈善救助金送到了病人家屬的手中。
在膠州,政協組織和政協委員參與慈善事業已經成為工作的一大亮點。政協主席擔任了慈善總會會長、兩名副主席擔任了副會長,20多位委員擔任了理事。去年,集中開展了“周行一善”活動,每周堅持救助特困家庭10多戶,全年累計救助特困家庭2177戶,發放善款380多萬元。據調查統計,有60%的受救助家庭走出了困境;開展了兩期“陽光救助”活動,救助特困大學生191名,資助貧困中小學生207名,發放善款近70萬元;開展了“心連心”救助工程和“微笑列車”活動,為先天性心臟病的兒童和唇腭裂患者提供幫助,免費實施了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