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開發(fā)區(qū)靈山衛(wèi)街道北門外第一書記薛震,以為村民辦實事、解決實際問題為己任,一心一意為村民提供專業(yè)的社會服務,贏得了大家的認可和支持。
日前,北門外村兩委成員來到村民崔桂勤家中慰問。崔桂勤的小孫女自幼不幸患上腦癱,沒有任何行動能力,一家人就靠著老崔的退休金維持生活。薛震了解到這個情況后,結合自己從事民政工作的優(yōu)勢,積極聯(lián)系,很快就為老崔家辦下了低保,讓他們享受到相應的政府待遇。
薛震介紹,現(xiàn)在正在聯(lián)系殘聯(lián),給她辦康復治療,這樣以后可以每月得到政府三千元的補助,用于康復治療。崔桂勤怎么也沒想到,生活和孩子康復費用的問題一下子就給解決了,非常感謝薛書記。
村民的贊譽是第一書記工作的動力。然而在入村工作之初,無論是村兩委還是村民,對這位從城里來的年輕機關干部卻并不怎么認可。靈山衛(wèi)街道北門外村村主任蘇銀福說:“當時給我的印象,第一是這么年輕,第二是從機關大樓下來的,對農(nóng)村工作也不十分了解。當時在我的思想當中,我就感覺在農(nóng)村他干不了什么大事。”
不僅是村民,從來沒有從事過農(nóng)村工作的薛震,對自己將要面對的第一書記工作也有些忐忑。他說:“初次來到村里掛職,我當時的壓力非常大,首先是老百姓和村兩委會不會認可我,認可我的工作?”
農(nóng)村工作不同于機關單位工作,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來對待新的工作內容和服務對象。入村之后,薛震和村兩委及時溝通,了解村莊情況。并通過大量走訪和調研,找到了扶貧和招商引資這兩個開展工作的突破口,先后為多名生活困難村民辦理臨時救助和低保,并自籌資金幫他們渡過眼前的難關。同時,他還引進了一家內資企業(yè),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20萬元。
薛震說,在農(nóng)村工作,一個主要的關鍵點,就是辦實事,只有辦實事,老百姓和村兩委同志才認可你,才配合你,才能更好推進工作。
除了幫困難群眾解決燃眉之急,作為全區(qū)第一個社會工作師,薛震還利用自己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參與到北門外社區(qū)改造的規(guī)劃設計中,幫助兩委設計出了高水準的整體效果圖,為以后村莊改造和社區(qū)建設打下了基礎。(轉載于大眾日報2013-11-6第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