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短三年,昔日偏僻貧窮、人心渙散的鄭家寨鎮鹽場村舊貌換新顏,萌發出勃勃生機:蓋起了樓房、建起了市場、鋪上了油路、安上了有線電視……而且,人心思富、人心思上。村民們說,"這些過去連做夢都不敢想,這都是豆老板給俺們帶來的福啊!"
"能人"回家
"豆老板"名叫豆相春,山東豆博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他16歲外出打拼,靠著勤奮和努力,2000年創建了自己的公司。5年后,公司固定資產已達8700多萬元,日處理大豆500余噸,年銷售收入3億多元。
2005年,豆相春被鄭家寨鎮聘為科技副鎮長,他憑借著在生意場多年積累的經驗,帶動全鎮發展民營經濟收到很大成效。工作中,豆相春發現鹽場村村民思想閉塞,東鹽場村甚至沒有村兩委班子,這位"能人"毅然做起窮困至極、人心渙散的鹽場村黨支部書記。
"窮村也要建設新農村,咱不能眼睜睜看著父老鄉親們落在別人后頭!"面對別人的勸告,豆相春義無反顧,"作為鹽場村的一員,一個人再富也不算富,我有責任讓鄉親們都富起來。"
"超強"服務
回村后,豆相春做的第一件事就讓村民們眼前一亮:個人出資30萬元,填平了影響村民出行的兩個自然坑,整修了村內所有大街。接下來,讓村民們驚喜的事情更是一件接一件:盡管豆相春家在縣城,可在他村里走農戶、訪民情,一住就是個把月;自己掏錢新挖3條灌溉溝,清淤2個水塘,總動土25萬立方米,使全村所有農田實現旱能澆、澇能排;在村中心地段建起了1萬平方米的文化廣場,購進體育器材,使村民們娛樂休閑有了去處;投資150萬元,建起了相春希望小學……
"現在俺村不僅鋪上了油路,安上了路燈,還建立了移動信號塔,有線電視和電話的普及率也達到90%以上。"村民許化寶高興地說,"下一步,豆書記還計劃在村里建一個大型面粉廠,既可解決村民儲糧難,又能安置50多名勞動力,到那時,俺村可就成為商業農業一體化的新型村莊了!"豆相春還自己出資設立了獎學金,對考入大學的學生進行獎勵。連續兩年,家庭貧困的孫磊得到了豆相春資助的一萬元錢。
上任以來,豆相春除安置200多名村民到企業上班外,光投入村里的錢就有500多萬元。
"連鎖"反應
豆相春的"回歸"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在一個個驚喜中,村民們渙散的心開始收攏,封閉的思想漸漸開化,原本沉悶的村莊也"活躍"起來:每天傍晚,年輕人總要到文化廣場打幾場籃球;每月初九晚上,村里都舉辦一次文藝活動。去年,還成功組織了"鹽場村秋季物資交流大會",使間斷19年的九月九廟會得以延續,鹽場村再次成為方圓50里內的商品集散中心。
豆相春回來后,已有10年沒開起來的群眾會,因為村莊規劃的問題接連開了3次,全村群眾一個不落。今年春天收繳黃河水費,全村僅用兩天就全部收齊,而這在以前是根本沒有的事。
更為可喜的是,村里幾個年輕人已經開始跟豆相春學習生意經了。他在組織村民外出學習參觀的同時,投資400萬元修建了4棟兩層上室下店的商住樓,為村民發展民營經濟搭建平臺。豆相春回村不到三年時間,原本一窮二白的鹽場村就發展起了70多家個體戶,新增飯店、批發零售門市部15家, 200多人走出家門到青島、北京等地打工,許多老人光在家門口存看自行車、摩托車的收入,每月就能達到300多元……而且,這些數字還在快速地增長。
奮斗者的腳步永不停歇。在造福桑梓,回報家鄉的同時,豆相春不忘企業發展--2008年,總資產過億元的豆博士集團有限公司落戶陵縣經濟開發區。展望未來,豆相春豪情滿懷:"我們這代人趕上了好時候,在我們手中,生活一定會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