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陳超英在工地上。 資料照片 |
【閱讀提示】
她走路帶風,鮮紅的裙子迎風飄動,人未到,爽朗的笑聲先到;她在35個工作年頭里,真誠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將幸福和溫暖給予公司1000多名員工。她就是陳超英,生前是中建五局土木公司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和紀委書記,在今年6月13日慰問職工家屬返程途中遭遇車禍,不幸殉職,時年53歲。
【鏡頭一】
一邊是怒濤澎湃的金沙江,一邊是陡直如削的懸崖峭壁,陳超英提著水果、牛奶等慰問品,深一腳淺一腳地趟過200多米塌方路段,趕到云南水綏高速公路工地時,已是凌晨3點,為的是給項目上的丫頭小伙們解解饞。
陳超英是公司工會主席,慰問項目員工對她來說是家常便飯。無論是海拔3000多米的云南轎子雪山公路、灰塵鋪面的福建隧道工地,還是遠在非洲剛果的原始森林公路,只要土木公司的員工扎到哪里,她就不辭辛苦地奔波到哪里。
土木公司的年輕員工眾多,看到陳超英來了,都會親切地叫一聲“陳姐”。這是陳超英和他們約定好的,不許叫職位,要么叫“陳姐”,要么叫“陳阿姨”。
公司市政環保分公司青年骨干孫鍇每次想起陳書記,眼淚就抑制不住地流。2002年4月,第一次見到陳書記時,他鼓足勇氣悄悄地告訴她自己面臨的生活困境:結婚5年、小孩3歲,全家仍住在工地上。
“你怎么不早說啊?!”責備之后,大姐書記的眼里滿是心疼和關切。沒過幾天,孫鍇就被通知分到一套20平方米的房子。如今,他已從一名施工員奮斗成為項目經理,也住上了12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
可是,大姐書記遭遇不幸之后,孫鍇第一次走進陳書記的家,眼前的情景讓他驚呆了:一間3樓的老房子,沒有電梯、樓道昏暗、室內面積才80平方米……
丈夫寧建國在清理陳超英辦公室時,找到的18張收條和欠條,分別是職工從她個人手里拿到錢和她墊錢收回公司所欠職工款的憑證。
中建五局黨委書記周勇說,陳超英書記“沒啥故事,全是些小事”,但是她對人的關心和愛,沒有辦法估算和衡量。一心只為員工利益著想,這是大姐書記的人生本色。
【鏡頭二】
2004年的秋天,一群退休老職工來到公司為子女被公司分流的事情討說法,將陳姐堵在辦公室里。一位大媽說著說著來了氣,情緒突然激動, “嘩”的一聲,將一杯茶水潑在她臉上。表情愕然一下之后,陳超英默默地拿起紙巾擦了一把臉,繼續耐心地解釋職工分流政策。
這樣的辛酸,這樣的無奈,在公司發展進程中,陳姐不知道承受了多少。“超英啊,土木公司的辛酸,還有誰比你更清楚啊!”作為大姐書記曾經的搭檔,中建五局副總經理譚立新和姚子輝對此都深有體會。
在2003年以前,土木公司曾是出了名的困難企業,曾經連續20多個月發不出工資。一撥又一撥下崗職工討要工資,一批又一批材料供應商前來催債,都是她站在風口浪尖上。
每當看到企業職工一雙雙無助的眼神,陳超英心有不忍,便從自己口袋掏出現金,默默地遞過去,這樣慢慢下來累積了共計20多萬元。
對公司員工護愛有加,大姐書記像春風般溫暖著人們的心,但為了推動企業健康發展,她更是獎懲分明。
去年上半年,公司的一個市政項目由于管理疏于職守,造成重大質量事故,僅返工就損失近200萬到300萬元。該項目經理被撤職之后,準備調入另一家分公司。大姐書記聽聞此事,堅決反對:“公司有嚴明的獎罰制度,再委以重任,何以面對員工?”最終這位項目經理黯然離開了公司。
公司人力資源部統計過,在擔任工會主席這8年里,陳超英每年差不多都有一半時間在外邊跑;2010年,她去外地出差一共185天。而在今年那164個日日夜夜里,她在外地出差的時間就占了89天。
就連她人生的終點,都定格在慰問職工回家的路上。
【鏡頭三】
2009年6月的一天凌晨,由于正是施工的關鍵節點,長沙市年嘉湖隧道工地,仍然是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她戴著工帽,在現場指揮并為大家加油鼓勁。同行的五局黨委書記周勇提醒:超英啊,你先趕緊回吧!大姐書記的腳卻沒有移動,盡管當時恰逢兒子石頭的高考……
在母親遺體告別儀式上,石頭發現那么多人為媽媽的遇難感到悲痛,那么多人對媽媽有著深深的眷戀。殯儀館里最多能容下500人的告別廳,來了1000多人,他們臉上寫滿悲傷、熱淚盈眶。
石頭告訴記者,印象里媽媽和家人團聚的時間非常少,沒有休過一天年假,更沒有休過一次探親假。越是到了過年過節的時候,媽媽就越是在外面奔波。
2008年國慶,她和福州項目的職工在一起;2009年春節,她遠在非洲,和海外的職工在一起;2010年新年,她在福泉高速公路項目,和加班的職工在一起……
陳超英對兒子一直心懷愧疚,兩次高考都沒有陪伴左右。今年石頭終于考上了心儀的美術學校,可是她卻沒能來得及送他跨入大學的校門。雖然她將家人默默惦記在心里,可是在她心靈的天平上,陳超英往往不會把籌碼加在家人的一邊。
陳超英長期主管公司組織人事、協管人力資源,她卻沒有給任何親人在單位安排過工作,兩個親妹妹失業十多年,幾個侄兒大學畢業也是到外地打工。她是公司工程分包與材料設備招投標監督小組組長,但從不為任何親朋介紹工程業務、聯系材料供應,曾經數次婉言拒絕了老同學提出的分包工程要求。
然而項目工地上的農民工朋友得到的待遇卻不一樣。
48歲的株洲神農城項目農民工周祥明,因遭遇車禍,家境每況愈下,房子年久失修,兒女先后輟學。陳超英知道情況后,帶頭募集了6萬多元,并計劃要幫他翻修房屋,幫他的孩子重新入學。按計劃,6月14日,也就是她殉職的第二天,大姐書記將要帶隊去周祥明家修房子……
在大姐書記事跡報告會現場看到周祥明,記者從這位漢子的落寞眼神中,讀到了心靈的痛苦糾結以及無法言表的感恩。